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54章 突遇洪灾,制作简易滤水装置  (第2/2页)
一定作用,可是量太少可根本起不了作用啊!”    两人都沉默了。    忽的,沈括道:“除了消毒水和雄黄,还能用石灰消毒!”    苏辙道:“就像你说的,现在城里的需求量那么大,哪里去找那么多?”    沈括道:“草,你忘了吗?地理书上河南可是自然矿产大省,铁矿、石灰石矿不少,而且就在开封不远的焦作!”    找到了矿区,接下来面临的阻碍更大。    那么多的矿石花多少人力、物力去开采和运输,这一切的一切最终的落到了一个“钱”字上。    就在这时,胡缨来敲门。    苏辙打开门一看,门外站着的不只是胡缨,还有韩世英。    “世英,你怎么来了?”    苏辙又惊喜又疑惑。    “哥哥,让我进来说吧!”    韩世英道。    进了屋,韩世英看见一个陌生人。    苏辙解释道:“世英,这是沈存中,也是我的至交好友,有什么事不必瞒着他。”    “既然是哥哥信得过的人,那我就说了。”韩世英拱手道,“哥哥走后不久,嫂嫂就对我说哥哥不是池中物。眉州太小,你一定会想在汴梁发展自己的产业,所以让我带着人和银子来东京找哥哥。”    苏辙高兴极了,真是及时雨啊!    末了,韩世英还补充道:“嫂嫂让我转告哥哥,不用担心家里,老夫人和屈臣记她都会好好照料。”    沈括叹道:“子由,我说你怎么能‘英年早婚’,原来是有这么厉害的贤妻。”    苏辙内心十分感谢和敬佩妻子。    “世英,如今银子在何处?”    韩世英道:“就在城外一个废弃的庙里,兄弟们看守着,我一个人进城来给哥哥报信。”    城外,满满五个大箱子,里面装满了白银,整整十万两,看得沈括眼睛都花了:“子由,你居然在大宋挣了这么多钱!”    苏辙道:“我一个人哪能呢?都是诸位兄弟的功劳。”    苏辙虽然是幕后的大老板,可是对手下的兄弟十分大方,大家也都死心塌地跟着他干大事业。    苏辙跟着父亲和哥哥上京的目的是参加科考。    为防父亲和哥哥起疑,苏辙留在了京都观察事态的发展,沈括则带着韩世英和胡缨,以及他们手下的人去了百公里外,寻找石灰石矿区。    和苏草对文科的厌恶不同,刘波从小对地理就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。    初中时,他就能根据自己对老家的考察画出详尽的地图。    在众人出发之前,他就凭借自己的记忆,画出了石灰石矿区的位置。    只是古今地名有变化,寻找起来要费一番功夫。    事情紧急,不能耽误时间,好在韩世英和胡缨机敏又得力,沈括也省心不少。    另一边的汴梁,苏洵和兴国寺的主持慧远有些私交。    兴国寺坐落在半山腰上,是念书绝佳的地方,因此一家人去了寺庙借住。    慧远还特意安排了一个小沙弥照看,要茶饭都很方便,可以省下不少旅居的花销。    直到现在,苏洵和苏轼还不知道苏辙已经是个不大不小的富豪。剪秋萝的穿越成苏辙,升官发财只为捞亲哥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