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1389节 求救 (第2/2页)
完颜宗翰、完颜希尹都不由竖起耳朵。 人岂不是在绝境中才会透露秘密?诗盈想向沈约暗示什么?诗盈见过沈约? 在场的众人,倒多数想着这三个问题。 沈约却知道全不是这么回事,他根本和诗盈毫无瓜葛,遂平静道:“我不通琴律,不解诗词,诗盈姑娘恐怕问道于盲了。” 诗盈轻声道:“先生过谦了,想经书有云——本性自有般若之智,自用智慧常观照故,不假文字……” 沈约微有皱眉。 他的确少研究琴棋书画,可对于经文,他却很是熟悉。 诗盈说的是禅宗六祖惠能《坛经》中的一句,这句话大概意思就是,人本有大智,只是被五蕴遮掩,你若能去五蕴后直见心性,用心性观照世间,对一切世事自然了然,根本不需要什么多余的文字。 这和禅宗初祖达摩的“教外别传、不立文字”的道理有些类似。 沈约先前听诗盈提及佛经四地,就知道她对佛经有所研究,如今见诗盈随口背出经文,更确定这女子在经文这方面很有研究。 一个女子为何会潜心研究经文? 诗盈又道:“因此先生哪怕不通琴律,不解诗词,但万物一理,先生早懂至高之理,哪怕不知世间繁琐之事,却能用智慧对世间之事历历如照。” 完颜希尹、杨幺露出沉吟之意。 这二人都是极具智慧之人,但今日听诗盈所言,却感觉窥视到一番新奇的世界。 “历历如照的先生,只有肯不肯回答奴婢问题的事情,却绝不会有不解之理。”诗盈又道。 完颜宗翰喝道:“你这个贱人,以为将所有问题推到先生那里,就没有问题了吗?” 他深通权术之道,感觉诗盈有甩锅之嫌。 沈约只是笑笑,“诗盈姑娘请问。” 诗盈缓缓道:“当年才子苏轼好友王巩因受‘乌台诗案’牵连,被贬岭南蛮荒之地,众人避之不及,唯独其歌姬柔奴毅然随行。等王巩北归再见苏轼时,让柔奴为苏轼劝酒。苏轼有感岭南艰辛,问柔奴如何能处之泰然……” 沈约微有扬眉。 诗盈轻声又道:“柔奴回之——此心安处,便是吾乡。” 她柔声道来前人往事,等说到“此心安处,便是吾乡”时,很有怅然之意。 杨幺、完颜希尹却都是心中一震。 这二人一是南方枭雄,一为北方英杰,纵横生平,少有回头一望,就因为这样,才会在听到诗盈所言内心震颤。 世人和红尘起舞,往往在临终那一刹,才发现自己不过是个红尘过客。 “此心安处”说来轻易,却是极难。 跪在地上的诗盈眸中蓦地有泪水涌动,有些哽咽道:“当年不知此中意,回首已是笼中人。诗盈当年因为蠢笨错过了开悟之机,心中早生悔意,是以常念佛经,只求佛光普照,拯救痴人迷途。如今幸得见到先生,但请先生教我,此心何安?此心怎安?” 泪水流过那洁净的面颊,带着秋意的萧索。 诗盈泪眼莹莹的看着沈约,静等沈约的回应。墨武的极限警戒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