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1304章 科技展的意义 (第1/2页)
王都。 周建国与东野西伯举办了一场,王都科技展。 这次的科技展上,其实都是各个学宫还有民间奇人异士做的些小发明,小装置。 这是周建国早就在宣传与筹备的。 科技展的目的自然是挖掘民间的一些奇思妙想与奇人异士。 还有就是为了寻找一些天才型的孩子。 人类的顶尖科技与理论大部分都是少年与青年完成的,这也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。 哪怕是牛顿,爱因斯坦,他们虽然长寿,但是他们的重要学术贡献都是青年时期完成的。 还有历史上在电气方面,电磁方面的开创者,基本都是十几岁甚至二十岁就已经扬名立万了。 推动人类数学取得巨大进步的伽罗瓦,十几岁的时候就解决了不少数学大家一辈子都没有解开的数学难题,一下子轰动世界。 可是他去世时年仅二十一岁,虽然去世的早但也已经留下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学术成果。 说白了,人才是可以培养的。 但是这种引领人类前进的天才,不是培养出来的,而是天生的。 教育可以培养出人才,但是培养不出天才,天才是天生就被赋予了推动人类进步的使命。 所以周建国也让各个学派,各个学宫非常在意年轻学子。 提供科技展,也是给一些隐藏的小能手提供一个绝佳的舞台。 我们历史上也有许多,几岁就展现出才华的天才。 比如大名鼎鼎的唐初四杰王勃,六岁能文,下笔流畅,过目不忘,被赞为“神童”。 九岁的时侯,读秘书监颜师古《汉书注》,作《指瑕》十卷,以纠正其错。 十六岁的时候时,幽素科试及第,授朝散郎。 被贬之时在路上就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天下第一文,《滕王阁序》。 王勃去世的时候,也就年仅二十几岁,但是他人生的每一步都极其辉煌。 这也足以说明,我们的历史上不缺乏顶尖神通与天才,只是都被不重视科技的统治者限制在了舞文弄墨里面。 要是王勃这种智商学习理工科,也必然会成为一代大科学家,可是我们这方面的确点错了技能点。 周建国也明白,这也是庆克非常不希望大一统的原因之一。 可是周建国更加清楚,所有的文明都有他的优点与缺点,而我们的文明有我们的使命。 周建国穿越的那个时代,我们的文明已经充分吸收了各个文明的优点,因为我们这个文明没有真正的排他性。 我们是实用主义者,哪个能用就拿过来,哪个不适合我们,就直接抛弃。 我们不给别人强行洗脑,我们只同化。 所以周建国才会如此清晰,我们的文明可以暂时落后,但是不可能永远落后。 西方那套文明最终只会成为我们文明的一部分而存在。 我们是要吸收他的好的地方,摒弃他野蛮的地方。 而不是盲目的要成为他,这是周建国与庆克的本质区别。 周建国的科技展,就是要挖掘与影响更年轻的孩子们。 如果能遇到天才般的孩子,那就立刻吸收进来,进行定向教育。 影响更多的孩子对科技类的东西产生兴趣,让他们努力成为这方面的人才。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