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46章 军队最大的价值  (第2/2页)
就有点费解了。    类似手段,都是商贾擅长的东西,他不擅长。    咋办?    贸然开口询问,或许会露出马脚。    不问吧,一时间又难以理解其中奥妙。    他急得百爪挠心。    罗毅却不管他心里有多少疑惑,继续自顾自地说着:“举个例子吧。”    “齐景公时期,齐国闹了一次长达两年的灾荒。”    “晏子建议修路寝之台。”    “在主管路寝之台修建的过程中,晏子不断拓宽道路,加高寝台,把工期拖延了两年。”    “这两年里,晏子大肆招募流民做工,并许以厚禄。”    “流民拿到钱,便找商贾买粮,粮价随之抬高。”    “商贾看到有利可图,便发动力量从各国购买运输粮食入齐,保住齐国数百万流民不被饿死。”    “而齐国的国库,也因为受到巨额的上税而充盈起来,并未受到灾荒影响。”    “国力依然充沛。”    “也因此一事,齐国比其他各国都重视收取商税,鼓励商贸。”    “成为赫赫有名的强国。”    “你看看这个过程就是以利驱人的完整事件。”    “金钱的作用就在于此。”    “大秦的弊端也在于此。”    “重农抑商的政策是对的,如此做派,是把大部分农人束缚在土地上耕作,生产更多的粮食保证前线供应。”    “对你要建立的帝国而言,不能向秦学习。”    “而是要学齐国。”    “有了犁铧,有了牲口帮助,未来的农人不需要维持庞大的数量,便能生产出供养整个帝国需求的粮食。”    聊到犁铧嬴政就不困了。    他亲自体验过。    为了安全起见起初需要有人拉着牛两人犁地。    真正熟练之后,一个人便能驱赶两头牛犁地。    每天翻松的土地,需要大秦二十五个人干三天才能完成。    轻松得不得了。    按照这样的生产效率,大秦农人数量下降二十五倍也能维持现在的产量。    多出来的人手,当然可以用于建造宫殿、直道。    还能扩大冶铁等工坊。    只是,他有点犹豫:“先生,收取商税,会不会有碍商贸发展?”    大秦的商税不高。    甚至可以说可有可无。    主要税收来源是人头税和土地的租税。    他有点拿不准,商税到底是利是弊。    齐国的例子摆在眼前。    ——大而不强。    贪财的世家大阀大多废弃农田,改为冶炼铜铁或种植桑麻。    搞得非常依赖秦国的粮食。    他可不想自己的大秦也变成这个样子。    太容易被人拿捏要害了。    “呵呵,忘了,你是商贾,对商税这东西特别敏感。”    罗毅笑嘻嘻地拍打着桌子:“这是商贾之见。”    “对一个帝王来说,税收的目的从来都不是充盈国库。”    “金钱是什么?”    “本质上是两种金属而已。”    “国库里缺少金铜,派兵去攻伐四周,寻找铜矿铁矿就是了。”    “不管什么时候,帝王都不会缺少金钱。”    “养着军队最大的价值,不就是攫取土地吗?”    “九州之地没有金矿铜矿,难道西域、北疆、南蛮之地没有矿藏?”乐瑶小公举的瞎眼后我竟教始皇帝造大秦的反?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