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73章 操心的命 (第2/2页)
老爷子并没有去坤宁宫,而是独自来到内花园的田垄之间,喝退所有的太监后,硕大的内花园只剩下老爷子一人。 此时还是寒冬季节,内花园的田垄一片荒凉,等到开春时才能种上庄稼。 老爷子找到一处田间的土堆,艰难的坐了上去。 抬眼望着萧瑟的秋风,远处飘来的落叶,老爷子心中悲凉不已,潸然泪下。 “标儿啊……” 他这一辈子过的太苦了,早年全家人死于饥荒,瘟疫,中年丧妻,丧孙,丧儿媳,晚年大孙子是回来了,本以为全家团圆了,可这儿子又快走了。zWWx.org “咱这是造了什么孽啊!” 在群臣面前,他是杀伐果断,英明神武,让贪官污吏瑟瑟发抖的洪武爷,可独自一人的时候,他只是一位孤独无助,在心里默默承受痛苦的老人。 老爷子悲凉的抬头望着天空,情深意切的说道:“妹子,你在天上一定要保佑咱们标儿挺过这一关啊!” 一阵凉风吹过,将老爷子脸上的泪水吹落。 远处,云成不敢上前,只得呼喊道:“皇爷,吴王殿下找您有要紧之事商议?” 老爷子站起身来,悄然将眼角的泪水擦去,他不会让任何人看到他脆弱的一面,哪怕自己的大孙也不行。 “哎……咱就是操心的命!” 走到御书房,朱雄英站了起来,马上几份奏疏来到老爷子面前,正色道:“皇爷爷,这几件事,孙儿实在拿不准,您老帮着看看!” 老爷子端起茶杯,说道:“咱不看了,你直接告诉咱吧!” 朱雄英点点头,拿起一本红色的奏疏的说道:“这是远在云南的西平侯沐英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奏疏!” 听到沐英的名字,老爷子顿时一愣,眼神也变得柔和许多,笑问道:“咱这大儿子说的啥?” “沐英将军知道父亲重病,十分担心,想从云南回来看看父亲!” 老爷子听后,感慨道:“沐英虽是咱的义子,却比咱的亲儿子还要孝顺,大孙啊,国事大于家事,告诉沐英,他的心意,咱都明白,云南有他镇守,咱才能放心!” 这意思很明白了,不许回来,老爷子倒不是防着沐英,相反对他很是信任。 云南位于大明的西南地区,那个地方错综复杂,经常发生叛乱,尤其以缅地土司最为严重,正是因为有沐英的镇守,才确保大明西南地区的安稳。 沐英于出生在定远县一户穷苦人家,父亲早逝,随母度日,家境贫寒,红巾军起义后,元朝对于红巾军的起事随即展开镇压,由于战事不断,百姓流离失所,沐英跟随母亲躲避兵乱,可是不久母亲就死在逃难的路上。 后来,八岁的沐英流浪到濠州城,被当时的起义军将领朱元璋发现并收留。 朱元璋和马皇后膝下无子,那个时候朱标还没有出生,便认小沐英为义子,沐英改姓朱,在朱元璋夫妇身边生活,朱元璋夫妇待他视如己出,不仅教他识字读书,还教他如何带兵打仗。 从此,沐英跟着朱元璋开始了南征北战的军事生涯。 攻打集庆,平定福建,跟随邓愈出征吐蕃,收复甘肃,川藏,跟随徐达北伐,后与傅友德,蓝玉平定云南。 傅友德,蓝玉班师回朝,沐英留下镇守云南。 直到现在的洪武二十五年,沐英经略云南已有十年之久。 老爷子的义子有二十多个,其中以李文忠,沐英,朱文正,平安最为优秀,何文辉,朱文逊也是难得将帅之才,可惜去世的太早。 他们都为大明立下了赫赫战功,而这些人中,老爷子最信任的还是沐英。借箭十万的大明:被打入教坊司的皇太孙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