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17章 食堂后院  (第1/2页)
    这两天余家的日子过得很滋润。    尤其是最近农忙来临,大家都在地里忙活着,没人来打扰他做小买卖儿。    余天的鸡蛋卖得越来越顺手。    价格合适,小嘴儿很甜,已经给不少人留下了好印象。    两三天的时间,他总共卖出去将近一千个鸡蛋。    每个利润在四分钱左右。    扣除掉路上碰碎的,他又赚了四十多。    对于这几笔收入,李婉柔自然是很满意。    但余天却觉得太少了,根本算不上多。    八十年代,遍地都是黄金,可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富翁。    虽说有不少村民看见了余天倒腾鸡蛋,但他们也不敢轻易尝试。    要想发财,不但要有机遇,还得有胆识。    运气也是重要的,勇气更加重要。    试想一下,骑着自行车托着好几百个鸡蛋进城。    倘若是摔了跟头,那几十块的本钱,可立马就化作乌有了。    几十块,是一两个月的工资。    这样的生意,一般人不敢冒险。    余天卖完鸡蛋,正值中午。    这次来县城,他还特地装了一些黄鳝,挂装在前车把的小塑料桶里。    他揣好毛票,骑着自行车,在县城四处寻找。    如果没记错的话,他前世离开县城之前,曾经在一家面馆吃过一次美味的鳝鱼面。    老板人很好,手艺也不错,做的面一点儿不腥,颇有味道。    半小时后,余天终于根据记忆,找到了地方,把车停在面馆旁边。    鳝鱼面馆开在街边,摊子就支在马路上。    几张桌子和凳子散落在周围,不少食客落座,品尝着鳝丝面条,生意还算红火。    “来了?吃一碗?”    见余天是骑着自行车来的,小老板操着外地口音打招呼,表现的蛮热情。    “来一碗!多加辣子!”    余天没直接谈生意,落座后,叫了一碗面。    这味道真不错,根根丝状的鳝鱼落在面上。    红色的辣子白色的肉丝,香气扑鼻。    一下又把余天的记忆拉回曾经离开县城的那天。    深吸一口气,他几口吃完。    擦了擦额头上的细密汗水,心满意足付了面钱,他才开始和老板套近乎。    “老哥,你手艺真棒,鳝鱼味道鲜美,一点儿都不腥。嫂子这擀面的功夫也很好,面条劲道,很有嚼头!要不是我肚子太小,还真想再来一碗!”    余天先是说两句好听的话。    这种话,谁都爱听。    “是吧?这是我们家祖传的手艺,喜欢吃的话,您常来!不够的话,随时说,我给你加面!”    小老板一边递给老板娘面团,一边回应着。    “你这鳝鱼从哪儿买的?价格多少?”    余天又问了两句。    “在水产市场,五毛钱一斤。”    八十年代的人都挺实在,也没啥隐瞒,小老板脱口而出。    猪肉价格在七八毛钱,比黄鳝要贵上一点。    当然,这是在八十年代。    要是放在21世纪的话,黄鳝的价格,反倒要比猪肉贵上几倍乃至十倍。    “五毛?有点儿贵了。你看看我的货怎么样?我这都是田里抓的,纯野生,一斤才卖四毛钱。”    余天走到车旁,将挂在车把上的塑料桶拿下来,揭开盖子,给小老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