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0836章 且同归,且同归 (第2/3页)
这般厉害?” “听那蜀将自报名号,说是魏延。” 牛金羞愧满面地回答。 “魏延?原来竟是此人,那就怪不得。” 司马懿叹然,“此人受刘备所重,镇守汉中近十年,自是有过人之处。” 早先他就已经猜出曹真失利,而如今自己再折了一阵,司马懿终于开始心生退意。 毕竟自己是逆水而上,粮草运输不畅,若是没有其他大军接应,那就算是一支孤军,而且还是进入敌境的孤军。 就在这时,早先派往子午谷探听消息的哨探终于传回来了消息: 子午谷大军已退。 也有人说,子午谷不过是疑兵而已,如今已被蜀人识破。 其实大司马领军前往萧关,被冯永大破之。 特别这后面一个消息,如今汉中传得沸沸扬扬,就连打柴的樵夫都已经知道了,所以哨探这才能得知。 司马懿一听,顿时惊出一身冷汗:“吾几陷死地矣!” 当下连忙让人收拾行装,连夜上船,全军顺着汉水退回荆州。 他逆水而上困难,但顺水而下却是容易之至。 当真是如同一只入水的老龟,一溜烟就不见了踪影。 待诸葛亮的大军到达新丰县,见到的,只有那凌乱不堪的营寨。 “丞相,看这营寨模样,那司马懿定是闻风而逃,必无战意,何不趁胜追击?” 魏延挫了牛金,正是战意昂扬之时,心道这等大好情况,岂有不追之理? 诸葛亮却是摇头: “司马懿乃是精于领军之人,这营寨之乱,未必不是故意为之。” “再说了,我等若是轻易追之,无足够船舟不说,这汉水顺流下易而逆水上难,大军到时只怕难返。” 魏延听了,又道: “不须全军追之,丞相只让吾领一支精兵前往,即便司马懿有备,有丞相在后,亦是不怕。” 诸葛亮再次不许: “如今大汉已经算是大获全胜,这司马懿顺流而下,追之不易,即便能追上,只怕也不过是尾师。” “胜之不足以影响全局,若万一那司马懿有什么布置,让魏将军折了锐气,却是不美。” 魏延连遭诸葛亮拒绝,心下怅然。 出得营帐后,不禁仰天长叹:“丞相怯矣!只恨吾之才不能尽用。” 随军长史杨仪一直与魏延势若水火,方才在营中看到魏延脸上有不忿之色,知其心有不满。 他早知魏延有口无遮拦的毛病,于是趁机悄悄跟随出来,躲在偏僻处偷听。 果然听到魏延说出这等话来,心头大喜,连忙又跑回去说与丞相听。 诸葛亮不止一次听杨仪说过魏延有不敬之语,此时再听到他旧事重提,心里不由有些不悦。 魏延也好,杨仪也罢,这两个人,一个勇武有余而桀骜不顺,一个才干过人而不能容人,实是让人有些烦恼。 “魏延之事,吾早已有计较,自不必威公多言。军中粮草一事,威公可清查完毕?” 诸葛亮听了杨仪进馋魏延之言,没有过多地表态,只是问了一句。 原历史上,季汉人才凋零,诸葛亮虽知两人品性有亏,但终究是看重其才,有些事情,不得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 哪像现在,某只土鳖横空出世,上马治军,下马抚民,文武双全,才冠大汉。 行事不拘世俗常情,娶了个虎女,还能把她培养成为将帅之才。 更别说带着季汉后期的大部分人才提前亮相。 前有柳隐力拒张郃,后有赵广三千破敌,张嶷、句扶等人亦是屡有战功。 还有王平、姜维等人,再加上大汉原有的一些宿将,可谓是人才辈出,不惧后继无人。 故大汉丞相对魏延杨仪两人的容忍度要比原历史低。 吾有冯明文姜伯约足矣!尔等若是能安分守己便罢,若是不能,难不成吾还不能罢之? 杨仪听了,知其是在提醒自己的主要职责是协助丞相处理军中之事,不应当把手伸得太长。 当下只得唯诺几声,不敢再多言。 建兴八年最后几日,大汉丞相驱司马懿出汉中,至此,蜀魏这一战,终于落下了帷幕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