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1093章 韭菜 (第3/3页)
奴的态度。 大汉之威,大概是已经刻进了南匈奴人的骨子里。 刘猛没有刘浑那等见识,自然也就没有这些复杂的心思。 他从刘浑这里得到了想要的答案,终于满意地站起身来: “此事事关重大,我这就去和族里的几位渠帅说一声,也免得到时误了大事。” “如此甚好。” 既然决定了把太原与西河两郡的胡人迁至平城,冯君侯自然不可能在晋阳城就返程。 他先让胡骑各自返回部族做好迁移的准备,然后又让刘浑领三千精骑,陪同自己出塞前往平城巡视。 事实上,除去九原故地,并州最大的平原盆地,其实是雁门塞以北的平城盆地(即后世的大同盆地)。 只是这个平城盆地,虽然也算是地势险要,但周围有太多有突破口,让北方的草原胡人可以随意进入。 要不然韩王信也不至于轻易降了匈奴,高祖皇帝也不至于在平城附近遭到白登之围。 所以平城盆地的地理环境,实是远不如有雁门塞守护的晋城盆地(即太原盆地)。 大汉国力强盛的时候,也曾在平城的北方山口筑有关塞。 但随着大汉国力的衰落,平城北边关塞只能废弃,重新在雁门一带的险要处再筑一道关塞。 而广阔的平城盆地就只能送给胡人牧马放羊,同时让他们充当大汉边境的前沿。 “阿郎,我们不是来巡视平城的么?怎么还继续向北?”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,冯君侯到了平城以后,根本没有在平城周围查看的意思。 他仅仅是在平城停留了一天,然后就直接领兵继续向北。 “细君且放心就是,我师门的书里,记载着从雁门塞到平城,地下全是煤炭的话。” “至于到底哪里最合适开采,我其实也不懂,等南乡的矿工到了,自会去查看再决定就是。” 冯君侯笑着解释,“我这一次来,更多的,是想看看平城的北边。” “阿郎是想重新筑平城山口的关塞?” 关将军听到冯君侯这么一说,一下子就猜到了他的想法。 “嗯,对。” 当然,还有一层意思,就是去汉高祖皇帝被围的地方看看。 去年经过平城的时候,时间紧急,根本就是匆匆而过。 这一回过来,说白了,就是文人骚客的文青情怀发作。 “现在大汉边境,除了幽州北边的辽东鲜卑与乌桓,怕是再没有什么胡人能威胁大汉边境了吧?” 关将军有些不太明白: “若是重筑关塞,怕又是要费不少钱粮。” 冯君侯摇了摇头: “现在没有,可不代表以后没有。” 他的目光看向遥远的北方,“我与泄归泥谈过,他跟随轲比能逃往大漠北边,曾遇到过高车人。” “高车人?” 关将军闻言,不禁有些不明所以,“高车人又是什么?” “比鲜卑人更北的胡人,他们喜欢用牛马架着车轮高大的车子在草原上行走,所以被鲜卑人称为高车。” “当年北匈奴没了,鲜卑人就从北方过来,占据了大漠。” “现在鲜卑人势力渐弱,北边的高车人肯定也会南下的。” 只要小冰河时代持续下去,北方的胡人就只会越发地蜂拥南下。 说白了,只要大汉没有把北方草原纳入管理,胡人就会如同韭菜一样,一茬又一茬地冒出来。 而就算是冯君侯知道这一点,也根本没有办法阻止。 毕竟大汉的人口基数现在就这么点,能守住原有疆域就算是大幸。 最重要的,是生产力就在那里摆着。 只有把生产力提升到某一个高度,同时形成足够的产业阶层人数,让大汉产生质变,大汉才有能力把草原纳入有效的管理。 否则的话,是没有办法突破大自然定下的游牧与农耕分界线的。 关将军没有那么高远的眼光,但她对冯君侯的判断从来都是深信不疑。 此时一听到冯君侯的话,第一反应不是担忧,而是眼睛一亮: “这么说来,平城的新城,岂不是有源源不断的劳力?” 此话一出,非但是李慕猛地睁大了眼。 就是冯君侯都有些惊恐地看向关大将军。甲青的蜀汉之庄稼汉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