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1184章 计中计 (第2/3页)
的箭雨在空中交错而飞,甚至有一些箭羽在相互碰撞之下,纷纷折落。 “还是不行啊!” 远远地看着这一幕的傅佥,咂了咂嘴: “城上的箭羽太密了。” “你这不是废话。”罗宪盯着城头,“城头除了弓箭手,还有弩手。” 他摇了摇头:“自下仰攻,只能抛射,弩手派不上太大的用场。” 虽然弓箭手准头比不过弩手,而且训练一个弓箭手也要比弩手难度大得多。 甚至弩在平地对垒的时候,可能比弓箭还要好用一些。 但弓箭手一直都是军中远程打击的主流,原因就在于此。 因为弩只能平直射击,这就决定了它在战场上的适用性,远不如弓箭。 “想要压制城头的弓弩手,必须得堆土山和打造临车。” 把土山堆到比城头还高,攻守之势异也,攻方就能居高临下。 但想要把土山堆得比城墙还高,何其难也? 不但费时,而且也有一定的先决条件。 比如说,要先把城外这条护城河填平。 眼下吴军仅仅搭起浮桥,方便步卒渡水攻城——但凡有水的地方,吴军都具有一定优势。 淮南之地水流湖泊密布。 六安城依水而建,西面有沘水穿城下而过。 唯有南东北三面可布兵而围。 六安城的护城河,正是引自沘水,既宽且深,甚至可以行船,想要填平它,何其难也? 所以只能选第二种办法,打造比城墙还要高的临车,上面布置弓弩手,掩护地面的部队攻城。 但临车属于重型攻城器具,想要打造出足够的数量,何其难也? “攻城何难也!” 罗宪发出一声感叹。 傅佥点头:“吴军要挺不住了,又要退了。” 说话间,诸葛恪所处的主帅方向,果然响起了金锣声。 由于护城河存在的干扰,再加上西门惨败的影响,让诸葛恪谨慎了一些。 他并没有组织起第三次的试探,而是让大军缓缓全面后退,回到营寨休整。 反观六安城内的魏军,先是败了西门的吴寇,然后又打退了对方的两次攻城。 如今看到对方退兵,就算知道不过今日暂时休兵,仍是士气大振,发出了欢呼声。 诸葛恪听到六安城头传来的隐隐声浪,脸色阴沉: “来人!” “将军?” “传令,督促军中匠人与民夫,让他们加紧打造浮桥,明天至少要达到能过马的宽度!” “喏!” 今天的浮桥还是小了些,一次性不足以渡过太多的士卒,导致今日的两次攻势,并不足以试探出他想要的信息。 不过诸葛恪也知道,六安城乃是魏国庐江郡的郡治,城高池深,非吴魏边境舒县小城所能相比。 所以这个事情,急不来。 就在诸葛恪用这两三天的时间,袭扰城内魏军,同时也试探城内各处防守的时候。 亲自领军守在合肥的王凌,终于接到了六安的传骑来信。 “什么?吴寇的真正目的是六安城?” 对孙权翘首以待,同时一直在督促下边的人在合肥周围筑营寨挖壕沟的王凌,腾地一下子就站了起来。 他面目变得有些狰狞,狠狠地盯着六安所派过来的信使,厉声道: “消息可靠吗?文仲若可知,若是他被贼人所欺,导致合肥失守,乃是抄家的死罪!” “禀都督,吴寇围城,文将军亲自出城破敌,这才能派出吾等前来报信。” 六安到合肥不过一百五十里,传骑日夜兼程,不惜马力,最多两天即至。 只是此时正值初夏,传骑的已是筋疲力尽,全身的汗水,如雨水而下。 只见他勉力抬起头: “城外吴寇,一至六安城下便立刻布置围城,站于城头,可见其后军仍是绵绵不绝。” “故而文将军这才判断,六安城外的吴寇,绝非偏师,这才派了小人前来给都督报信,望都督早做准备才是。” 王凌脸色沉了下来。 他挥了挥手,让人把传骑带下去休息。 然后来回走动,神色阴晴不定,看得出,此时的他,心里已经有些犹豫起来。 “若是文仲若判断为真,那么合肥必须派出大军,前往六安救援,不然的话,万一六安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