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1194章 盟约信任危机 (第3/4页)
上。” 冯都护摸了摸下巴,若有所思地说道: “也就是说,不走这一趟,是不行了……” 右夫人轻笑一声: “荆州乃三足鼎立之地,吴人想要攻取襄阳,大汉自然也不能光看着,真能拿下草桥关的话,确实也不错。” 唔,大汉拿草桥关,吴国拿襄阳,所以只有魏贼受伤的世界达成了? 冯都护点头: “得闻两位细君之言,某茅塞顿开,既如此,那我就领兵走一趟武关。” “关键问题是,仅仅武关那点守军,怕是攻不下草桥关。想要攻下草桥关,还须得另行调兵。” 别看现在的大汉,疆域广大,但兵力仍是关中之战时的那些兵力,最多就是增加了一些并州的胡骑义从。 这就是为什么冯都护一直反对现在就在河东用兵的原因之一。 别看大汉已经收复关中这么久了,但冯都护知道,再次用兵的时机,仍是远远未到。 丞相去世后,军中本来就人心不稳。 再加上冯都护接管前线大军,汉中军的头号猛将魏延与他不和,而随军长史杨仪更是潜逃魏国。 对军中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。 逼得冯都护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到安抚军中人心方面来。 魏军退出关中时,又摧毁了潼关与武关。 冯都护又须得调集人手加以修复。 还要派出人手清理未央宫。 同时还要着手修复郑国渠,为以后的恢复生产做准备。 紧跟着又是天子迁都,百官与各官署皆随之迁来,更是诸多繁琐。 天子迁都完毕,就要着手战后治理问题,安抚、整顿、收服关中并州与河东的诸多世家。 不管是用什么方法,让世家低头也好,让他们配合也罢,利诱甚至恫吓肢解等等。 挟着大胜余威,只有让他们配合了,重新丈量土地与清静户籍人口才能事半功倍,才能更好地推行摊丁入亩的政策。 所以直到去年,新复三地(关中并州河东)给百姓重新分配田地的举措才能完全开展。 甚至主持丈量土地的一部分人员,还是学院学生或者预备学生的世家子弟。 就算是把百姓当成牛马驴驱使,但想要让地里长出庄稼来,也是要时间的。 长出庄稼还不算,还得让百姓家里有足够的余粮——至少耕种两三年,才能攒下一年的口粮。 只有让百姓切实感受到朝廷的恩惠,才能进一步征召青壮入伍。 否则的话,家里的壮劳动力没了,万一再遇到点什么灾害或者意外,流民便产生了…… 若不然,就算是强行把青壮召到军中,又有多少战斗意志? 这与魏贼对屯田客的压迫又有多大区别? 故而季汉现在实行的,是征兵制与募兵制相结合的兵制。 有户籍则分田,有籍有田的人家,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,须得抽丁服兵役。 兵役一共四年,一年在本郡戍守,这就是郡兵,同时接受正规军事训练。 剩下的三年要调入中央军,参与对外作战。 这四年兵役是义务性的,除非战死或残疾,才有抚恤金。 不过在中央军,他们可以在接受文化教育,如果进入工程营,甚至还能学到某类技能,算是难得的福利。 如果服役超过了四年,個人就能领到朝廷发给的军中俸禄,可以补贴家里。 运气好一些,能立下足够的军功,那么还能分到“军田”。 军田并不是实分给个人,而是按交易所各地的粮食均价折算成钱粮,分到个人手里。 同样,这些钱粮也可以按要求送到家里——东风快递,使命必达。 对立下军功者不吝重赏的制度,是维持汉军强大战斗力的保证。 而想要维持这些制度,须得有两个最重要的基础: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