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为什么会被列为贡土 (第2/2页)
灰。 这会对做机检取样造成失误,会导致都成了进口料。 回青料则散而不聚,蓝艳较浓,略有紫意或呈现苏料的气色。 但其散而不收的特点,和苏料恰相反。 其只有黑浓处不成斑,而且发散,无串珠状组合,且颗粒没有苏勃尼青料粗,这些情况需另行掌握。 上述颜料,苏麻离青料于明宣德后绝迹,其余在清代先后用尽,已成唯一。 至现代上述颜料已无法仿出,且现代颜料变得极细,烧后不具有元代时,自然状态下的串珠状的凝聚斑和流散。 辨真假,颜料特征最关键,看不懂颜料,是无从下手的。 一件器物,把颜料看透,其它会迎刃而解。 颜料不对头,造型再好也没用。 以前,限于时代的局限性,想要找出绝迹的苏麻离青,肯定很难。 但是,现在是地球村时代了,想要找一些国外特有的原材料,真的很难? 只不过是付出代价多少的问题,只要付出足够,什么东西找不到? 陈文哲就知道,国内的一些大师,就找到了各种古代瓷器的烧制原材料,而且都是根据各个窑口的特性,在窑口本地“就地取材”。 这样做出来的仿古瓷,可以说完全采用复古工艺,这样要是还不能烧制出完美的仿古瓷,那还有天理? 当然,烧制元青花并不是那么简单,因为除了颜料、工艺之外,还有胎土和胎体工艺。 因为元青花之中的这些特性,都具有唯一性。 传说,制作元青花瓷胎,使用的是元代时景镇附近麻仓山产的麻仓土。 现在陈文哲看来,这就是传说,因为当时的元青花制作工艺保密,所以很少有人知道具体是怎么回事。 到了现在,我们就只能依靠传说,来分析元青花的制作工艺。 只不过,麻仓土的特性,还是很明确的。 这种土烧成后晶莹剔透,温润柔和,摸起来略感滑润。 和现代高岭土烧后,完全不同。 此物在元代时就非常珍贵,被皇室用作贡土使用。 这一点是哪个时期,都是一个样。 比如汝窑瓷的烧制,怎么玛瑙入釉,玛瑙怎么入釉,现在谁又能说的清楚? 还有秘色釉,都称之为秘色了,自然是保密信息做的很好。 元青花工艺保密,没什么可说的。 只不过,在元代麻仓土就十分珍贵,这一点就十分值得商榷。 因为麻仓土是从麻仓山挖出来的,对于可以开采的矿物,能说珍贵? 再说,麻仓土的开采也不是多么困难,又不用在深井之下挖掘,危险不说还成本十分高昂。m. 当时都是使用人工开采,也不至于让麻仓土在元皇室之中,认为是珍贵的宝物。 如果说数量稀少,那还能说得过去,但是,麻仓土到明代才开采完,这说明在元代还是储量很大的。 那么,在元代它为什么珍贵?甚至还被列为贡土? 唯一的一个可能,就是后期处理起来比较麻烦,甚至处理好的可用麻仓土很少。 这一点,从麻仓土在元代的使用过程,就可以知道。疯神狂想的我的系统不正经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