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221章 流民图的另一种用法 (第3/6页)
大夫? 而他自己,险些贸然地上流民图,变成了这些人手中的一把刀。 张任侠彻底懵了,他的心中一番激烈的天人交战之后,陷入了一种两难的境地。 他仍旧认为,新法是害国害民的恶法,青苗法施行之后,必然会导致农户流离失所,引发天怒人怨。 如果这些流民都是实行了新法的地方跑出来的,那就很完美地对上了。 可现在,实行了新法的地方反而没有大旱,旧党的大名府却发生了如此严重的旱灾…… 张任侠的念头不通达了,他怎么也没办法转过这个弯来。 楚歌不由得微微摇头。 封建迷信害死人呐! 所谓的天人感应,或许是蒙昧时代的一种利器。可是这一切的背后,其实都是自然规律,强行用人文价值去套,最终一定会出现对不上的局面。 而如果能利用好其中的细节,就能让对方自相矛盾。 楚歌换上十分诚恳的语气,对张任侠发动最后一击。 “介夫啊,我知道你在地方上,看到了许多新法施行带来的弊端,甚至想将大名府的大旱,都算在新法的头上。 “可你也看到了,各地都安然无恙,反而是没有实行新法的大名府,闹得饿殍遍地、民不聊生。这是新法旧法的问题吗?有恶官在,不论是新法旧法,都是一样害民的。 “新法既然是新法,自然是之前从未实行过的,官吏对新法的理解不足,执行过程中自然会出现一些差池。可若是再给新法一些时间,未必就不能变得尽善尽美。 “你说呢?” 张任侠的表情不断变幻,显然,他的内心动摇了。 如果之前王文川对他说这番话,他肯定不信。可是现在,天人感应的现实就摆在他的面前,让他也不得不承认,王文川的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。 “是……荆公,你说的有理。是我之前鲁莽了,我愿意再等待一段时间,再多观察一下新法。”退出转码页面,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。 楚歌微微一笑:“这就对了。” 他知道,以张任侠的性格,不可能被他三言两语就说得彻底转变过来。 但只要张任侠犹豫了,愿意再观望两三年,他的计划自然也就成功了。 因为旧党,就只有这一次机会。 “此图,你若是不用了,不妨赠与我吧。”楚歌指了指一旁的流民图。 张任侠愣了一下:“荆公,你要此图有何用处?” 楚歌叹了口气,摆出一副忧国忧民的姿态:“流民虽非因新法而起,可此情此景,却颇让人动容。 “我为宰执,自然是要以天地苍生为念。 “我想将此图悬挂在我的书房,日夜观摩,不忘天下苍生,不忘山河社稷,不忘我身为宰执的使命。 “我要时时以此警示自己,反思新法的弊病,以后争取做得更好。” 此言一出,张任侠不由得十分感动。 “荆公有此想法,实乃万民之福啊!此图于我已然无用,既然如此,我便赠予荆公,希望荆公能不忘今日所言,始终以天下苍生为念!” 张任侠将绘制好的流民图收起来,交到楚歌手上。 楚歌则是郑重地接过,再三点头。 两个人都很满意。 只是张任侠并不知道,此时的王文川已经不再是历史上的那个拗相公,而是一个假作真时真亦假的演技派。 “介夫,多谢了。”楚歌对着张任侠躬身行礼,转身离去。 这张图,是一件大杀器。 曾经他被用于向新法开刀,但现在,刀柄已经握在了楚歌的手上。 …… 朝堂上。 各方官员果不其然开始了对于这场大旱的讨论。 此时的文君实等旧党重臣,基本上都被安排到了大名府周边,所以他们的奏折,自然如雪片一般飞来,弹劾新法误国害民、引发天怒人怨,才有着这次的大旱。 甚至还有人言之凿凿,只要罢免了王文川,立刻就会下雨。 皇帝的表情,也变得忧心忡忡。 他本就不是因为一幅流民图而将王文川罢相。实际上,他对新法的动摇是之前一系列事件累积的结果,这其中包括了山崩,包括了群臣对新法的攻击。 而此时,他显然已经产生了动摇。 “王相,听说新法实行导致各地民不聊生,可有此事?” 楚歌摇头:“回官家,绝无此事。” 皇帝的眉头微微皱起,显然对王文川的这个回答不甚满意。 而其他大臣全都不发一言,似乎隐约都在支持王文川,更是让他感到有些不悦。 大旱,肯定是确有其事的。 可王文川竟然矢口否认? 难道这是要蒙蔽圣上吗? 观察到皇帝的表情发生了细微的变化,楚歌心中不由得微微一笑。 他的这一手欲扬先抑,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