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263章 一个人全干了!(8000字) (第2/5页)
这些文官以后也都期待着自己能做到宰执之位,虽说现在看着还没什么希望,但他们还有的是时间呢,以后的事情谁说得准? 可如果官家真的取消了宰执之位,那他们可就再也没有成为宰执的机会了。 又有一名官员说道:“张相,王尚书。恩荫的事情,也得想想办法啊!本朝太祖时就为我们群臣定下的规矩,不能就这么被破了啊!” 其他的官员也纷纷响应:“是啊,恩荫的事情也得想办法!” 他们纷纷看向王世雍:“王尚书,此事你一定得顶住!取消恩荫的事情,一定不能推下去,否则我等以后还有好日子过吗?” 王世雍差点气得翻白眼:“诸位同僚,你们是否也太看得起我了?这事是我一个人能扛得住的吗!” 他也很无语,你们说得倒是轻巧! 谁都能看出来,官家把革除恩荫这件事情交给了吏部来办,如果他这个吏部尚书推诿不办,那么短时间之内,这个政策确实是实施不下去。 但是,你们当官家傻? 他若是直接以办事不力将我砍了,换上别的人呢? 你们倒是没损失,我可是要掉脑袋的! 其他官员仍旧不依不饶:“王尚书!此事绝非你一人的事情,乃是与朝中群臣息息相关!不能为了你的一时安危,便让我等的子孙后代也全都受损啊!为子孙计,此事,妥协不得!” 王世雍脸都气黑了,他很想说,你行你上! 要不这个吏部尚书的位置你来坐! 王世雍这个人,胆子并不大。或者说,欺压百姓的胆子大得很,但跟皇帝对着干的胆子,他是没有的。 否则当初也就不会如此热衷于在城中搜刮女子送给金人了。 此时这位新官家登基之后,已经杀了一名宰执、废了一名宰执,他是疯了,还敢跟官家对着干? 所以,任由这些大臣百般劝说,王世雍头都摇得像是拨浪鼓一样,说什么都不同意。 最后,还是张静邦说话了。 “好了,大家都先别吵了! “我看,此事应该还有转圜的余地。” 众臣问道:“如何还有转圜余地?张相快请讲!” 张静邦轻轻叹了口气:“当今官家虽然摆出了一副要废宰执、所有政务事必躬亲的架势,可在我看来,这终究是不可能的。 “朝廷政务何其繁琐? “按照原本的情况,除了六部、御史台等机构要各司其职以外,至少需要两到三名宰执,才能将这些政务处理干净。 “官家此时虽然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架势,要将所有政务全都收到自己手中,但官家又怎么可能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? “而且,还是干三个宰执的活! “所以,不出三日,官家的宫中必然是奏章堆积如山,各项事务严重积压。 “到时候朝会上,你们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要求官家再选出宰执。 “官家见识到朝中政务的繁杂,自然也会产生知难而退的想法。到时候你们再想办法讨价还价,在恩荫等事情上与官家讲讲条件,就更有可能成功。” 群臣恍然点头:“原来如此!还是张相想得明白!” “这等简单的道理我等之前为何没有想到?果然还是被这个新官家给唬住了。” “是啊,这位新官家虽然打仗是一把好手,但治国方面,还是没什么经验的。这样一番姿态,估计也是为了立威,不可能一直这样下去。” “闹到最后,多半是大家各退一步,官家平稳交接、树立权威,我等收敛一点,但利益不损,也就这样过去了。” 此言一出,这些大臣的心中安定了不少。 他们这样想,倒是也很有道理。 毕竟从他们的视角来看,这位郓王,是无论如何也干不成废宰执这件事的。 郓王是何许人也? 或许很聪明,能考中状元;或许在军事方面很有才能,可以统帅西军。 但是,他凭什么可以自己一个人干三个宰执的活? 要知道,宰执里,状元公之类的天才多得是,而且都是从各级官职一步一个脚印走上来的,处理政务的能力都强的爆表。 这样的人,尚且需要两三个人,才能将朝中政务给处理干净。往往还很不轻松。 郓王凭什么? 他一没有基层的执政经验,二没有如此旺盛过人的精力,三没有事事亲力亲为的必要。 所以,众人得出一个结论。 这位新官家之所以摆出了一副要废宰执的架势,实际上不是真的要废宰执,而是要以此,跟百官谈条件。 先做出一副“你们中没有任何一个人是不可替代的”这种姿态,在群臣中立威,防止自己以后政令不通,等群臣知道错了、认怂了,他就再顺理成章地将这些事情分派下去。 这么一番折腾之后,群臣更加听话了,官家自己也不需要真的那么辛苦。 嗯,看起来,这确实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