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268章 限定版外挂 (第3/5页)
力。 毕竟这么大个朝堂,不可能一下子全都掀翻重来,总得一步一步走。之前金人兵临城下,盛太祖做的那些事情都只是为了让自己能抓牢朝中政务,除掉的都是比较碍事的。 而在这次御驾亲征之后,更多需要干掉的官员,就开始浮出水面了。 这段时间,皇帝御驾亲征,在西军与金人对峙的消息,也在朝廷的高层中流传开了。 而皇帝不在朝中,许多人的心思自然也就活络了起来。 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不信皇帝真的能在野战中大败金兵,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个皇帝实在是压得他们难受,一有机会,就自然想着做些事情。 设想,如果这一战,是金人赢了呢? 皇帝御驾亲征,结果丧师辱国,在野战中西军溃败,死伤惨重。 那么金人必然会顺理成章地追杀,紧接着又会将周围的勤王军全都扫清,最后,就是以此来兴师问罪,继续勒索更多的钱财。 对于那些齐英宗的旧臣,尤其是主和派的旧臣来说,他们能做的事情就多了。 比如,可以扶齐惠宗复位,或者与金人勾结逼迫当今这位官家再走上求和的老路。 总而言之,他们这些官员存在的唯一价值,就是与金人议和,靠着金人的撑腰卖国,为自己谋得利益。 所以,齐朝绝对不仅仅只有一个秦会之。 愿意像秦会之这么干的官员多得是,王世雍是如此,张静邦也是如此。只不过秦会之干得太绝、名声太臭,所以在史书上将这些人的“风采”全都盖过去了而已。 所以,盛太祖离开京师,也正好给了这些人一个活动和运作的空间。 虽然西军和金人的胜负还没分出来,但这些官员想要做这些事情,不论是扶齐惠宗、齐英宗或是任何一个其他的皇子复位,又或者是提前准备好与金人勾结,都需要做许多准备工作。 比如,私下里探访与自己有共同利益的官员商讨;通过自己的渠道打听城外的战事;暗中去策反中间派的官员;尝试着把手伸到某些要害部门等等。 而这些,樊存已经按照盛太祖的意思,提前跟种平远说好,让武德司盯紧。 而现在,差不多到了收网的时候了。 当然,光靠这些没办法给人定罪,毕竟一名朝廷官员到其他官员家中串门而已,就算知道两人是在密谋什么,也不可能用这个理由给他们定罪。 但,对于皇帝来说,想给人定罪总是很容易的,这么多条这么多款,总有一款适合。 …… 摇晃的囚车中,披枷带锁的王世雍艰难地扭头,看向同样跟自己一路被押赴闹市问斩的张静邦。 此时,这两个难兄难弟的心情也大致相若。 回顾皇帝陛下御驾亲征之后回到京师这段时间的事情,只能用“风云突变”四个字来形容。 百姓欢欣鼓舞、夹道欢迎。 紧接着,皇帝下令,在闹市问斩金兵。每天都杀百名金兵,一共俘获了数千名金兵,要杀上两个月不绝。 闹市被杀得人头滚滚。 百姓们争相围观,挤得人山人海,每杀一人,都拍手称快。 但让百官没想到的是,这只是个开始,并非结束。 紧接着,御史台开始弹劾朝中官员,包括那些已经罢官、免官的,也不能幸免。 王世雍知道,这其中有不少官员,都是在皇帝陛下御驾亲征期间,暗自去串联其他官员、想要等着皇帝打仗失利,就另立新君或者密谋与金人和谈的。 在此时看来,这些官员的行为十分愚蠢,等于是找死。 但以这些官员的视角来看,此举却是必然。 第一,他们觉得自己搞一些小动作也无关紧要,皇帝打赢了,他们什么都不做,皇帝也不至于深究;而皇帝打输了,大势已去,自然也不能再拿他们怎么样。 只是他们似乎没想到,这位皇帝,并没有那么大度。 这些人被问斩的理由,五花八门,从贪污受贿到科举舞弊,从人浮于事到品行不端……总之,罪名不够就多加几条罪名,总要让实际的惩罚与名义上的罪名相符才是。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他们都是被冤杀的。 但是……过往在齐朝政治斗争中被排挤的那些好官,又有谁不是被冤枉的? 在政治斗争中讨论冤或者不冤……这本身就是一种十分幼稚的行为。 至于王世雍,他这个吏部尚书,确实是兢兢业业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