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华娱1997 第17节  (第2/2页)
一天曹轩晚上回家,听到杂院门口的街道喇叭放着《一万个理由》。    院子里相邻住户家的初中生,拿着印着他照片的盗版磁带,扭扭捏捏的找他签名。    曹轩才终于意识到自己的歌真的火了。    教导了一番初中生版权意识后,曹轩拿出了一张正版光盘,在包装上签上名字,送给了自己的第一个粉丝。    等初中生捧着光盘兴高采烈的离开,曹轩暗自回味了一下。    美滋滋!    不过,更让曹轩高兴的是,《一万个理由》通过央广,从京津冀由北到南,开始慢慢扩散到其他省份。    蓝启的发行渠道显然伸不了这么远,再说货源紧张,京津冀都尚且吃力,更别说其他省份。    关键时刻,京城印刷出版社抛来橄榄枝,他们愿意拿出150万,接手《一万个理由》的全国专辑制作发行权。    这个价格不算低,而且仅是制作发行权,歌曲版权还在蓝启和曹轩手里。    但曹轩和蒋月都不是短视之人,《一万个理由》已经展现出了不凡潜力,不到半个月,就在京津冀三地的销售量就突破5万 。    这在台省都能被冠上【白金唱片】的称号了。    当然,内地因为人口基数大,不能一概而论,而且《一万个理由》售价相比于正规专辑,价格便宜了不少,含金量略水。    但即便如此,5万 的销量也不可小视,扩展到全国范围,起码还能翻上几倍。    而且因为《一万个理由》已经成名走红,专辑的售价也可以适当提升,这其中的利润,可不是150万就能打发的。    曹轩和蒋月夫妻经过讨论,向京城出版社开价300万。    这个价格显然不是京城出版社可以接受的。    现在《一万个理由》已经流传开来,盗版商纷纷进场,专辑的最佳销售红利已经过了一半。    京城出版社的打算,是想靠着强大的全国渠道铺货能力,在这剩下的一半红利时间,抢在盗版商之前,尽可能的多吃几口肉。    但究竟能抢下多少肉,谁也说不好。    而且大量制作专辑、动用全国渠道也都要耗费不低的成本,版权再舍出去300万,都不知道能不能收回本。    一个想多要,一个想少给,那就谈判呗。    蒋月是个中好手,曹轩经过这几回磨练也积累了经验,韩启大院子弟,平时懒散了些,但正经起来还是能拿出手的。    三人互相配合,与京城出版社的代表谈了一下午,最终敲定了合同。    《一万个理由》的专辑售卖发行权,打包卖给京城印刷出版社,价格是210万。    这个钱属于版权售卖,曹轩占70%,扣去缴税,差不多能到手130多万。    而且之前蓝启在京津冀三地的弟弟专辑售卖,他还有30%的分红,钱不多,也有几万块。    买四合院的钱有了!    ………    虽然已经是身家百万的“大”富豪,但曹轩仍朴实的租住在出租房,唯一的变化就是给自己添了一部手机和一辆山地自行车代步。    没办法,钱虽然赚了,但大部分都没有到账,他手上就只有几万块的定金。    曹轩就是想挥霍,也没那个条件,    骑着新买的山地车,曹轩第一件事就是跑了一趟恭王府,到《还珠格格》剧组探李明启老太太的班。    从新吴回京之后,曹轩曾去过老太太家采访过,老太太专门给他整了一桌菜招待他。    后来老太太没事就打电话让他去家里,这回听说老太太在恭王府拍戏,就过来探班。    当然,除了探班,主要曹轩也非常想见识一下《还珠格格》这个“全员恶人”的剧组。    探班不好空着手,曹轩专门去买了十几个西瓜和两箱矿泉水,给老太太充充门面。    说来也巧,曹轩到剧组时,正好赶上了老太太没戏,一看曹轩过来,高兴坏了,拉着他的手就不放。    曹轩找了个场务,把西瓜和矿泉水分了,同时打量《还珠格格》其他主演。    刚刚过完大一的赵微,青春无敌,正值颜值巅峰。    林心茹柔柔怯怯,真人有点黑,并不像镜头里那么上镜。    最让人惊讶的是范兵兵,这位以美艳著称的八亿姐,现在还没长开,跟在赵、林后面确实像个小丫鬟。    小虎队的那两位没啥说的,倒是那位给黑了十多年的周杰,曹轩格外瞄了几眼。    鼻孔是挺大的……    曹轩没有和这几位打交道的想法,满足了好奇心,就陪着老太太聊天。    说起来,曹轩其实是有机会进入《还珠格格》剧组的,老太太惦记他,把他举荐给导演,让看看能不能演个角色。    然而当时几个主演都定了,曹轩能演的只有跟在小燕子旁边的小太监。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