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129章 绝望的出口  (第1/2页)
    世人总说“一力破万法”。    可事实上有多少人能够达到此话中所描述的“力”呢?    大多时候行事,人们还是得注意使用“巧劲”。    可什么是“巧”呢?    眼前的就是。    远处、近处、高处、低处……无论你从任何一个角度看庐山,你都能得到一个全新不同的观感。    有时你看到的是起伏连绵的山岭,有时你看到的是高耸入云端的山峰。    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”    这两句看似简单,但却概括而又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、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,不知多少文人墨客,穷其一生,恐怕都写不出这般精练的句子。    而结尾的两句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”,表面上是在写“我”之所以看不清庐山的真实模样,是因为“我”就身处在庐山之中。    但实际上,却是表达了人们之所以看不清楚事件的本质,是因为自身就处于事件当中,视野受到了局限,看待事情自然也就片面。    而如何摆脱这种局面,认识到事情的真相与全貌呢?    诗中其实也说了    ——在庐山的外面看庐山。    诗成之后,姜陵缓缓抬头,望向头顶的血穹,目光锐利得就像是两柄利剑,要把天都给捅出个窟窿一般。    “世间万物,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!”    一字一顿,掷地有声,话音落下的时候,那张纸页骤然升起数道光芒,咻的一下就飞入了五人的身体。    得到了《咏庐山》的力量加持的一瞬间,众人的心底先是生出了一股错愕的感觉,因为他们感觉自己的身体竟然在缓缓上升。    但很快,他们就发现,这是一种错觉。    因为上升的只是他们的“灵魂”,亦或者感知。    他们依然可以操控自己的身体,但是周围的一切都仿佛变成了一个立体的3d图形,各种各样的信息源源不断地输送入他们的脑中。    这就是《咏庐山》的特性吗?    跳出局外?    众人惊骇不已,看姜陵的眼神就像是看怪物一般。    “没想到继‘柳暗花明又一村’之后,又迎来了一句‘只缘身在此山中’……”    成华神情复杂地看着姜陵,缓缓道:“姜陵,你这是逆天啊。”    即景言理的诗风在后世,是到了宋朝苏轼的手中才得以发扬光大的,在此之前,各家作诗大多都以言志、言情为特点。    姜陵在当今这个时代就搬出了这么两首富含哲理的诗作,虽然早就有人写过,不算前无古人,但像姜陵这般写的这般精巧玄妙,浑然天成的……    还真屈指可数!    不出意外的话,伴随着姜陵文名的越来越强盛,这两首诗终有一日也会水涨船高的达到镇国层次。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    不过,作为一首巅峰贯州,《咏庐山》的特性就到此为止了吗?只能当作看穿幻境的辅助?    姜陵微不可查的摇了摇头,他的直觉告诉他没有这么简单,但或许那种特性只有等《咏庐山》达到镇国之后才能显露。    “走吧。”    王维沉声说道,走在最前方引领着队伍。    在得到了《咏庐山》的力量加持后,血魂世界里的一切在他们的眼中都不再拥有秘密。    之前还如同人间炼狱般的村庄,现在彻底变成了另一副模样,半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