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一百三十七章 平西宁 (第1/2页)
“将军前面就是大通城,大通城南侧乃是大通河。那大通城又唤作西大通河堡,大通河当地人又称之为浩门河。”向导指点着远处道。 “哦?”魏从义远远望了一下,便下令道,“晓谕全军警戒,随时准备作战。” “敌人若是出战,则听令击之;敌人若是坚守不出,再作计较!” 原来那日陈长梃强忍着伤痛,借着头盔护颈的遮挡,唬住了鲁氏诸人,这才稳住了庄浪卫的形势。 特别是好死不死,鲁氏请工匠雕琢的关公塑像居然和陈长梃还真有三分想象,若是再加上衣冠、铁甲和武器的加成,真个如同关圣帝君复生一般,鲁氏土司哪个不服? 原本鲁氏作为大明在西垂的支柱,除了崇尚儒学以外,还先后建立了显教寺、海德寺这样的藏传佛道场,还有雷坛这样典型的道教道场。 如今再增添一处关帝庙,倒也相得益彰,充分体现了中国人“哪个灵验拜哪个”的实用主义宗教思想。 而陈长梃本除了身高有所不足以外,和传说中的关公几乎一般无二。 再加上他刚刚完成了类似关公“刺颜良、斩华雄”那样的英雄事迹,更是让人传的有鼻子有眼。 故而,这一回“关公”反倒沾了他的光,刚被请入庙中就信徒无数、香火鼎盛。 只是这香火虽旺、名声虽高,空有大好机会,奈何脖子伤口未愈,陈长梃依旧暂时无法领兵作战。 军情紧急,陈长梃怕甘肃巡抚张应辰以及贺锦、葛麟有失,不得不派遣魏从义率领两千骑兵驰援西宁。 从庄浪卫前往西宁,正常路程是现顺丽水河而下,直至丽水河与黄河交汇处,再逆黄河、湟水而上,经碾伯而至西宁。 只是如此往来折返不但耽误了功夫,也易为东祁、东李等土司所阻。 所以魏从义便从鲁氏土司处借了向导,准备从大通城渡过大通河直取东祁、东李两土司辖地。 “什么人?”义军骑兵刚刚赶到大通城附近,城里的守军早派遣士卒前来问话。 “鲁参将派遣我们前往碾伯支援东祁、东李两家!”魏从义早让士卒回应道。 “有何凭证?”那士卒兀自不信,现在早已经“归正”,站在了土司一方。 “有令牌和通关文书在此!”魏从义也不会认为仅凭三言两语便能唬的住守军。 所以在离开连登城之前,他向鲁氏土司代理人鲁安讨要了令牌印信,作为凭证。 反正义军也没用太过独特的装束,大家衣甲、服色都是大明款式,倒胜却了许多伪装工作。 对方验过了令牌和文书,皆不曾有误。 领头那人这才上前,堆着笑脸道:“原来是把将军,不意今日路过此地,日后见了鲁参将还请美言几句!” “好说,好说!”魏从义带领士卒跟上去,客套道。 只是不多时入了大通城,魏从义见守军毫无防备,这才笑道:“只是有一桩事儿颇为为难。” “如何为难?”那头领本来见“把将军”很好说话,怎生突然变了口风? “鲁参将我是见不得了,不如你见了他亲自说吧!”魏从义话音未落,只一槊正中此人后心,捅了个通透。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