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二百九十四章 张维世的困难 (第2/2页)
。 这也是为何,宣大两镇一听说后金阿济格部受挫,被“舜王”围于太原城外,早有人寻了王清之,商议“归顺”之事。 那大同巡抚叶廷桂虽然未必知道张顺这层关系,但是私下里暗流涌动之事,他早已经心知肚明。 打仗之事,自然是愿赌服输。 既然官兵在左督师朱燮元殚精竭虑之下,犹不能胜,而大同镇内又有许多人生出心思了,他自然是顺水推舟,顺势而行。 只可怜那镇守太监刘文忠,虽然一片孤忠,又故意挑选没有被义军封赏的守备前来守城。 却不料这些守备,一则面临士卒受到“月饷米粮一石”的诱惑的压力,二则又受到王世国、王世钦的托付,早知大同必不可守,早砍了这厮作投名状。 且不说那大同巡抚叶廷桂、总兵王世仁和宣府总兵李国樑一干人等入了城,如何整顿兵马城防。 且说那吴惟华离了后金大营,早快马加鞭赶回了宣府城。 正如宋献策所料那般,宣府距离京师近,距离太原远,早在义军使者赶到之前,那吴惟华便见到了巡抚张维世,奉上了一十七件珠宝礼物。 “哦?那洪太竟是这般大方?”张维世闻言惊疑不定道。 实封亲王,这个诱惑对张维世来说真太大了。 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,子孙世代,荣华富贵。这可比当什么劳什子总督、巡抚有诱惑力多了。 “那……那军门的意思是?”吴惟华不由急切的问道。 “此事且容我思量思量!”张维世皱了皱眉头,欣喜过后,心中有几分不自安道。 “这是为何,难道军门尚有他想?”吴惟华听到这里,不由急了。 你这亲王可以不做,但是别影响我做公爵啊! 张维世闻言倒也不恼,反而苦笑道:“你和城中商客自是一心投虏,奈何城中还有一尊大神,不好打发。” “哪个?”吴惟华闻言不由一愣,开口追问道。 “钦差镇守宣府地方太监王坤!”张维世不由苦笑道。 “啊?是他!”吴惟华闻言顿时也吓了一跳。 原来崇祯即位之初,就曾派遣太监监视各镇。 其中王坤监视宣府,刘文忠监视大同,刘允中监视山西。 那王坤到任之初,便弹劾了巡按御史胡良机。 崇祯五年,马士英就任宣府巡抚,到官甫一月,檄取公帑数千金,馈遗朝贵。 结果被这王坤所揭发,不但丢官罢职,还被发配戍边。 崇祯六年,那王坤更是弹劾大学士周延儒,引得朝议纷纷。 这厮如今在宣镇经营了七八年,哪怕是身兼两处巡抚的张维世一时间也拿他没有办法。 “要……要不,咱们许些好处给他?”吴惟华思量了半晌,想了一个不是主意的主意。 “你先下去吧,此事容后再议!!”张维世摇了摇头,不由下令道。 其实和吴惟华想象的不同,那大同水深,其实宣府水更深。 因为前者主要是军事重镇,而后者除了本身为军事重镇以外,其张家口又是“互市”的关键口岸。 故而,如今的宣府城中各势力犬牙交错,错综复杂,一个不小心,就是翻车的后果。 实话实说,当后金开出这个价码以后,张维世是满意的。 亲王之位,几乎是人臣极限。 依照他的心思,即便是让舜王来开,也开不出这般价码来。 但是,宣府不是他一个人的宣府,大同也不是他一个人的大同。 他必须仔细掌握好其中的平衡,堵着了其他势力的嘴,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。 然而,如今他面临的第一个对手,就是声望颇隆的镇守太监王坤。 如果除不掉此人,那自然是万事皆休。四代重奸的大家请我当皇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