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二四四七章 不睦 (第3/4页)
就赶紧去传,最好找那种茶楼酒肆人员复杂的地方,慢慢把消息放出去,一定要记得藏好头尾,别让人追查到你身上!” 廖晗带着几分不解:“干娘,您能告诉孩儿,为什么要这么做吗?” “只要这件事被外人知晓,陛下就会颜面扫地,那陛下对沈家的眷顾就不会如之前那般隆盛。” 丽妃凶巴巴地道,“你若是想眼睁睁看着陛下长久留在宫里,牵连到自己,就此失去晋升机会,那你可以不用传话。否则……你是聪明人,知道该怎么办!” …… …… 沈溪统领大军进入归德府城商丘。 如同进驻河间府城一样,但凡沈溪所部过处,他手下兵马会迅速接管城防,哪怕地方将官再有不满也是徒劳。 再说也没人敢跟沈溪对着干,沈溪可是以两部尚书之身带兵出征。 文官受吏部统辖,考核任免之事由沈溪负责。 至于武将,则受兵部调遣。 沈溪这个差事等于文武通吃,跟沈溪作对就等于跟自己的仕途作对,没人会如此不智,这跟以前带兵出征不同,那时总会有人不识相给沈溪找麻烦,觉得沈溪年纪轻轻好欺负,但现在他们明白,惹怒沈溪就算天王老子来了都救不了自己。 再说,就算不给沈溪官职面子,也要给沈溪爵位面子。 沈溪乃是公爵,地位绝非普通官员可比,见到沈溪不想称呼“沈尚书”可以,称呼“国公”也可以,但如此却好像更低沈溪一等。 进城后,沈溪没有选择住驿馆,而是直接领兵进入城中的大校场,安营扎寨。 因为中原长时间叛乱,河南境内各府县深受其害,就算商丘这样的府城不被叛军攻陷,但过去一年周边有大批叛军活动,长期下来地方民生遭到极大的破坏。 日落时,沈溪从营中出来,亲自带人巡视城防,看到城内萧索和破败的景象后,心中多有感慨。 “……大人,地方有将士想加入您的队伍,已派人前来接洽,眼下人已在营中。”就在沈溪立在城头上极目远眺时,马九过来跟他奏禀事情。 沈溪道:“眼下我手头两万人马便有些多,管不过来,之后还有朝廷兵马前来汇合,哪里还能再接收地方人马?让他们安心守好城塞便可。” 马九显得很为难:“他们还是想见大人,当面跟大人说清楚。” 沈溪没有回头,微微摇了摇头:“此番中原平叛只是其次,我的目的是到地方赈济灾情,让百姓重新恢复正常生活……只管如此跟他们说,如果还有不想走的,直接轰走,我没心思招呼他们。” 马九没有继续打扰沈溪,领命后下了城头。 沈溪驻足眺望很久,一直到日落西山天开始黑下来,他才从城头下来,带着一种惆怅的情绪往军营而去。 路上不时见到巡逻官兵,全都是他的手下。接管城防后,归德府城内秩序井然,没有丝毫混乱的迹象。 “去跟唐伯虎打声招呼。” 沈溪对随从道,“就说进城后所有接待工作全都交给他去做,不必问我的意见,他可以便宜行事。如果有人问我军在城内停留多久,便说三五日。” …… …… 唐寅又开始忙碌了。 跟地方官员和将领接洽的事,原本他很喜欢做,作为当朝两部尚书兼国公的沈溪的使者,走到哪儿都仰起头,旁人都要对他低声下气。 这种高高在上的滋味他以前从未品尝过,让人食髓知味,有时候他恨不能自己能一飞冲天,可以不靠沈溪也能达到这种世人皆恭维的地步。 可惜的是他的官职只是七品官,还不是京官而是地方官,也就是说他的实际官品要比他接洽的很多官员都要低得多,皇帝的新衣再华丽终归要还回去,但如果他做事妥帖的话,或许这件新衣会被赐下来,过个几年会真正凌驾于这些官员之上。 一下午时间,唐寅见了不下五拨人,卫所、知府衙门、知县衙门、巡按御史等等,这些人来的目的各种各样,但主要还是打探接下来的军事计划,看看地方上该如何配合沈溪平叛。 对于这些,唐寅一律推搪。 沈溪军中粮草辎重基本齐备,暂时沈溪也没有攻打城池的打算,只要火枪、火炮完好,弹药供应正常,沈溪就有信心带兵打胜仗。 唐寅回到营地已快二更天,他最后见的是归德府五品同知,肩负知府重托而来,请他在城里最好的酒楼喝酒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