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48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(37) (第2/3页)
不知会笑得多开心。” 辞别了苏颂,韩冈赶在入夜之前回到了家中。 家里已经准备好了饭菜,一家人都在等着韩冈。 看见韩冈,妻妾都是眉开眼笑。 周南、云娘上来帮韩冈更衣,素心拿着手巾帮韩冈洗手洗脸。 韩冈最近诸事缠身,在家时间看似比之前要长,却是从早忙到晚,除了早饭,午、晚两餐都是在外院吃,不免冷落了家人。难得今天撇下其他事去见苏颂,回来又早,倒是有空陪家里吃吃饭了。 换了衣服,稍事梳洗,韩冈正待入座,就只见家丁传报,“相公,王大府在外求见。” 韩冈无奈的看了看桌上的饭菜,又看了看脸色顿时阴沉下来的妻妾,“没办法,你们先吃吧,不用等我了。” 韩冈前脚出门,后头就听见啪的一声响,“这王居卿,吃个饭都不得安生!” 葡萄架子又倒了一地,韩冈也管不了那么多了,到外院书房见了王居卿,问了一下,“吃了饭没?”说着对外又吩咐了一句,就有人端了几盘子茶点来。 看着王居卿小心拿两根手指拈了一块滴酥鲍螺吃了,又小小的喝了一口水,韩冈才问,“出了什么事?” “文潞公这回私心太重,不顾北虏正虎视眈眈,偏要祸害国事,京中百姓为之义愤,午后就开始有人去文府喧闹,现在更是将文府前后门都给堵上了。” 这是意料中事,早一点在苏颂家里,韩冈也从另一途径得到了消息。 辽人屯重兵河北界外,此事与京师百姓息息相关。如果有人影响了朝廷备战,自不免惹动了京师百姓最脆弱的神经。 更不用说还有国子监下面几千士子,从古到今,都是最能闹事的一拨人。 “没出什么乱子吧。”韩冈问。 “下官已经派人去守住了文府前后门,免得当真冲撞了文潞公。” “尽量劝散,潞国公三朝宰辅,不管犯了多大的事,体面还是要讲的。” 就像这个世代的欧洲,就算战败被俘,贵族也是能保住一条命。就像大宋的朝堂,士大夫即便犯下大错,政敌也不会赶尽杀绝。 身为统治阶级,在犹有余暇的时候,总是会给同阶级的对手几分宽余。 韩冈在报上发问,自知会煽动民意。但他完全没想过让义愤填膺的东京市民冲撞了文老国公。 这个靶子该挂在墙上,可不方便踩进地里。 瞥了眼桌上的油灯,韩冈道,“天色也晚了,要是不小心失了火,各方都难看。” 确定了韩冈的态度,王居卿这就知道该怎么做了,“下官明白。相公放心。” 京师里面,最喜闹事的不是太学生就是地痞。这些人年纪轻,不缺吃穿,闲暇时间又多,还少顾忌,闹起事来根本就不考虑后果。 王居卿在来韩府前,就派人去找了国子监的老师,让他们把学生给带回去。 至于地痞,早几年都送去西域和云南了——街坊上有一两个不学好的,邻居一封状纸递到开封府,审问明白之后,立刻就会远流边疆,半点情面不讲。 王居卿并不担心文府周围的人群能闹出什么大乱子来,但还有一件事,对文府的冲击更大,“相公,下官还听人禀报,京师各家行会今日相互订约,不得与潞国公府上有半点瓜葛。” 东京城行会三百六,人户三十万,没有哪户人家哪一天能不跟行会打交道。 衣食住行四样事,样样都有行会中。即使最腌臜的,每日的黄白之物,都要靠粪行来收拾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