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11章 庙堂(二) (第4/5页)
家伙,离开时脸色苍白。 “玉昆是否有意文庙?” 回过头来,章惇这么问起来的时候,韩冈就只有翻眼睛了,“子厚兄,这个玩笑不好笑。” 章惇笑着拱拱手,算是赔罪了。 将王安石奉入文庙正殿,这是韩冈和章惇共同的决定。 也许文庙在正统的儒生眼中是神圣之地,但如章惇、韩冈这一类人,绝不会把分冷猪肉的地方看得太重。 “太学中这两日欢欣鼓舞,玉昆你说该如何?” “喜事来了,总不能让人愁眉苦脸。人之常情。” 章惇立足于新党之中,将王安石捧上去,有利于他对新党最后的整合。 章惇本就做了十几年的宰相,新党早就大半站在他一边,只是还有些死硬派,始终不肯亲附。章惇碍于王安石和自己的名声,也始终不便下手。 现在王安石不在了,章惇把他的牌位拱入文庙正殿,再回头来解决那些死硬派,可就是没有任何顾忌了。 至于韩冈,本就不介意章惇统一新党,对气学的信心更高。 新学对章惇只是门面问题,对韩冈,也不过是冢中枯骨,连最后一口气都随着王安石一起走了。 如果是十几年前,韩冈还不会这么做。可现如今,新学之所以还被世人所重,还能出现在科举之中,只是气学在儒学理论上的完善还没有做好罢了。 至于韩冈入文庙,这就是个笑话。 他和至圣先师可不是一个路数。 别人不知道文庙是什么,但亲自主持将孟子、子思送进正殿,把十哲扩大为十二哲的韩冈,却是很清楚。 儒门传承,可比不上当权者的一句话,现在能进去,日后还会被搬出来。 不过有个追求能让人放心一点。韩冈表露在外的欲望实在太少,所谓的梦想和追求,又太过圣人了。现在这点私心,反倒让人觉得韩相公像个人了。 这么想,这么传,却是让绝大多数人忘了,韩冈还是有个师傅的。 真正要进文庙的,不是韩冈,而是张载。 这些年来,随着气学格物一派的飞快扩张,张载的名声渐渐为韩冈所掩,张载的著作又偏晦涩,使得很多人都忘了他,但韩冈,没忘记他的老师。 按照韩冈和章惇协商的结果,文庙正殿,将会设四配十哲,总共十四人配享陪祀。 其中四配,颜回,曾参,孔汲,孟轲。 颜回为复圣——因为如今儒门道统,并非传自颜回,故不得为亚圣。孔汲【子思】是述圣,述是继承的意思。曾参,是子思之师,思孟学派之宗,故为宗圣。孟子是今之道统所系,所以是亚圣。 抬举孟子,只为了他的一句话——民为重,社稷次之,君为轻。当然,还有那一句:‘只闻诛一独|夫,不闻弑君也。’ 四配接下来,就是十哲了。王安石和张载之外,其他八位都是孔子的亲传弟子。也就是论语中,被孔子赞许的以德行、言语、政事、文学四方面各有见长的十位弟子,除去颜回、曾参后的八人。 “这文庙的事,就让外面先传着吧。”章惇拿着外面的传言当笑话,笑说了两句,也就放下来,“过些日子,他们就知道真相了。” “嗯,这些事不值一提。”韩冈点头,又道:“皇帝那边倒是要注意一些了。” 提到皇帝,章惇笑容收了起来,问:“怎么了?” “世间都知道起居依时、举动有节可延年益寿,但能够做到的又有多少?” “是挺难做的。”章惇想到了自己曾经拟定的健身计划,不止一次,但他一次也没能坚持下来,总是被各种各样突发事件给耽搁了。 “皇帝每日六点起,十点睡,保证八个小时的睡眠,每天都要用上一个小时绕着福宁宫行走。”韩冈不出意料的看见章惇神色凝重起来,“子厚兄,你可知道皇帝坚持多久了?” 章惇是宰相,对皇帝的日常起居都有了解,不过他从没有关注这个方面,他下面的人也想不到去数皇帝的锻炼时间。 “多久?” “一千零八十五天。”韩冈报出了一个让人吃惊的数字,“只有每年的正旦、冬至和先帝忌辰,才会停上一天。” 章惇的双眉,稍稍收拢了一点。他知道皇帝每天早上坚持快走锻炼的习惯,但他没有去计算皇帝坚持的时间。直到听到韩冈的介绍,他才发觉到其中清楚明白的威胁。 要说《自然》本刊和子刊中,最受世人关注的方向,肯定是医学,而医学方面最受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