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六百三十章 晚来风急(六) (第8/8页)
被赶出朝堂的惊惧,对莫测未来的恐慌,统统宣泄了出来。 沈理只听着她声嘶力竭的喊叫,受着她没轻没重的撕打,反将她揽得紧紧的,反复在她耳边说,“没事儿,没事儿。过去了,都过去了。会好的,会好的。” 好像过了很久,其实也不过是两刻钟,她便筋疲力尽,倒在丈夫怀里,喘着气,只觉得好像三魂去了七魄,脑子嗡嗡的疼,可是,心里却特别的踏实。 她抓紧了丈夫的袖子,想说什么,却又说不出来。 沈理安抚的拍了拍她的背,低声道:“可好些了?我看你没怎么吃东西,这会儿怕是没气力,叫人进来绞了热帕子擦擦脸,再进点儿热粥吧?” 她阖上眼,两行清泪而下,终于还是再次说了那句话,“把放妻书与我吧,你自去山东,我哪儿也不去……” 不似先前的张牙舞爪,这句话说得软弱无力,却更显得心灰意冷一般。 沈理的手一紧,转而又放松弛下来,声音不似先前的温和,却也并不严厉,而是分外郑重,“蓁蓁,你可是真心认定我只图谢家权势方才娶你?这些年,你我没有半分夫妻情意?” 这些年。恍如隔世。哪里还记得什么不好?这会儿能浮现出来的,都是她心底最为欢喜的时刻。 她伏在丈夫怀里,泣不成声。 “不要浑说了,四娘。”他又恢复了称呼,那是唤他的妻子,他孩子的母亲,“原是我也有错……你病着,我不当同你争执。我……也是气你将我当做那趋炎附势唯利是图的小人。你我二十年夫妻,你还不知我?那往后的二十年,再二十年,你便慢慢看着我,可是那样的小人。” 谢氏紧紧抓着丈夫的衣襟,再也不撒手了。 * 谢迪被中旨罢官的消息传到仁寿坊时,沈瑞正在同沈瑛密谈刘忠所请救王岳之事。 听得消息,一直思忖没有表态的沈瑛深吸了口气,道:“做吧。阉竖恁得猖狂。且听刘忠一回,他们内廷必有能制衡的法子,萧敬可不是寻常人。” 沈瑞应了声,谢迁一党被清算早在预料之中,只是没想到来得这样快,谢迁可是刚刚上了辞表,还不曾离京呢。 沈瑛又道:“这件事若单请英国公府去做,只怕公府那边也会存疑虑,这次我们也或多或少出些人,以示诚意。” 沈瑞叹道:“我也是这般想的。且此外我也有个私心,让长寿带人跟着英国公府的人出去一趟,也是历练,学学军中的行事,总归是长见识。” 沈瑛也击掌赞好。 两人又商议了一番,只等翌日张会来说服于他。 * 此时大沈状元府上两口子刚刚议和,小沈状元府上小两口正起战火。 却是张玉娴见夫君的任命下来了,说什么也要在家中摆酒,请她的亲戚以及手帕交的姐妹们来热闹聚上一场。 简单说,就是显摆一下她夫婿升官了。 沈瑾本身就对靠裙带关系让寿宁侯府给“讨来官儿”深恶痛绝,更哪里肯让她这般招摇显摆去。 可张玉娴又哪里肯放过这个出风头的机会,她可是忍了许久了的。 两个人又是大吵三百回合,沈瑾也没能拧过张玉娴,她玉手一挥,银子一洒,这事儿就成了定局。 有银子好办事儿,很快状元府就披红挂彩,大冬天的树上还扎了花显出富贵气象来。席开十数桌,又请了小戏吹拉弹唱,好不热闹。 沈瑾便是再不开心,也不能耷拉着脸待客——尽管他自己一张帖子没发,来的都是张家的亲戚。但也只好强作欢颜,挨桌敬酒,再不时被客人抓去灌上两杯。 他酒量本就不高,自成亲那日之后还不曾这样敞开了喝过,没一会儿就脚下踉跄,得由两个小厮架着。 宾客中还有人起哄,“状元公这是高升了欢喜的!” 便又是新一轮的高喊敬酒。 谁也不知他这分明是灌下一肚子苦水。 堂客这边张玉娴更是志得意满,满耳听着姐妹们的恭维话,酒到杯干,颇有些女中豪杰的意思。 这边正喧闹间,忽然外头传来一阵哭喊声。 张玉娴眉头皱起,喝令仆妇出去看看是这街上哪家邻里嚎丧,还想让人打上门去。 结果仆妇很快就白着一张脸回来了,趴在张玉娴耳边低声道:“大奶奶,不好了,松江老家的老安人,没了……” 张玉娴睁着有些朦胧的醉眼,兀自高声道:“谁?哪个安人不好了?” 宾客闻言都安静下来,竖起耳朵来听着。 只剩台上小戏犹自咿咿呀呀唱个不停,越发衬得满园静寂。 那仆妇万分尴尬,又不想在众人面前直言,只好再次附耳言语。 幸而张玉娴这次听懂了。 可是,她宁可她听不懂。 她呆呆的看着满桌酒菜,看着满院子的红灯彩带,特别想尖叫出声。 沈瑾的祖母死了,沈瑾是唯一的孙子。 丁忧啊,丁忧啊!!! 她刚刚为他谋的官职啊!!!雁九的大明望族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