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八十一章 曹操的崇拜  (第1/2页)
    洛阳。司空府。    袁绍不顾形象地径直斜靠在袁隗身边的几案上,一手举着酒樽,一边瞧着大厅中起舞的歌姬,对于曹操所问陶应之事,一脸不屑,冷笑连连。    “就凭陶应在泰山郡招募的那点民团,想要剿灭三十万黄巾流寇,我看不可能,夸大其词而已!”    曹操瞅了袁绍一眼,目光又从蔡邕、袁隗脸上扫过,有些失望,与这几人谈论军事,显然是找错了对象。    “老夫虽然不知道陶应是如何不费朝廷一兵一卒,一钱一粮,就剿灭了齐国黄巾流寇,但以老夫之见,绝脱不了手中兵甲之利,士气之壮,钱财之丰,安抚得法。”    蔡邕目光中闪过一丝神采与犹豫,他对陶应也很好奇,当然不是陶应的武力,而是陶应的才学和抱负,从接到孔融请他东上书信的那一刻,就没有再平息过。    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!”    蔡邕的喃喃自语,落入曹操耳中,使其神情瞬间一肃,再望向蔡邕的目光,充满了崇敬之情。    本书~.首发:塔读*小@说-APP&——免<费无广告无弹窗,还能*@跟书友们一<起互动^。    “郎中不仅才华出众,品格也如此高尚,当为操之楷模。”    蔡邕嗤笑一声,目光复杂地投向曹操,摆摆手。    “吃苦在前,享乐在后,老夫做不到。此话,乃出自陶应之口。”    这下袁绍也收起了放荡不羁的形态,缓缓坐直了身子,脸上的醉意霎时消失不见,目光变得严肃而深邃,第一次开始暗暗正视起原本名不见经传的陶应来。    “果然,盛名之下无虚士,陶恭祖有‘仁人君子’之誉,膺秉懿德,允武允文,教出的儿子,也是温仁爱民!”    曹操感慨不已,若方才蔡邕所言,乃陶应心声,那这陶应即便不能成为圣人、伟人,也会成一代名士,流芳千古。    “孟德评价中肯,但尚不能窥其全貌!”    “邕得到陶重光一首乐府古诗,吟唱给你听。”    借着酒劲,也出于对陶应创作的乐府诗《短歌行》的喜爱,蔡邕这个当朝音乐大师,端起酒杯,缓缓站了起来,情不自禁地吟唱了起来。    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。    塔读^小说更多优质免费小说,无广告在@线免<费阅<读!>^>    譬如朝露,去日苦多。    ……    随着蔡邕时而高亢,时而低沉的歌唱,大厅中人,纷纷放下手中的酒杯,沉浸在幽深的诗境之中。    山不厌高,海不厌深。    周公吐哺,天下归心。    蔡邕唱完最后一句,一口喝掉杯中的酒,心中也下了决断,不再蝇营狗苟,放下手中的酒樽,对着大厅中目光复杂的众人拱手一圈,转身而走。    “这陶重光的人格、学养、抱负和雄心壮志,操不如多矣!”    曹操望着蔡邕渐行渐远的背影,目光复杂,他知道蔡邕这一稽,是与众人道别的,他要去投奔陶应了。    不过,听了蔡邕的吟唱,曹操如饮醇醪,甘之如饴,这简直就是唱出了自己的心声啊,将自己心中长时以来的惆怅与壮志,抒发地酣畅淋漓。    “陶重光,操之‘伯牙子期’也!”    密码伍陸彡⑦④彡陸⑦伍    不知不觉之中,曹操对陶应的称谓也变了,将对陶应的重视度,在心中排在了首位。    如果陶应此时在侧,知道曹操的心声,定然会与曹操喝上三大碗,趁着酒兴告诉曹操:    果然,能打败曹操的,也只能是曹操本人。    若有一天,曹操知道这么残忍的真相,会不会哭晕在茅厕里!    曹操走了,他脑海中始终萦绕着蔡邕对陶应剿灭黄巾的评价。    “兵甲之利,士气之壮,钱财之丰,安抚得法。”    袁绍也走了,他很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