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五章 孝心也能内卷?  (第2/2页)
余生活十分匮乏。    不是在仁智殿跪着,就是去膳堂干饭,至于在哪睡觉,全看局面。    起初的几天日子,颇为难熬。    现在习惯了倒也轻松。    春和宫,膳堂。    朱允熥看到了太子妃吕氏。    吕氏三十余岁,模样俊俏,此时端坐着那,神情带着一丝妩媚,惹人怜惜的样子。    特别是穿着一身孝,流露出少妇的别样韵味。    果然应了那句老话:女要俏,一身孝。    咦......我为什么会想到某些影视里奇奇怪怪的剧情?    朱允熥甩了甩脑袋,上前恭敬行礼:“见过母妃。”    二十一世纪你可以在后妈面前耍脾气。    但是在封建王朝,尤其是最重礼法孝道的皇家。    对长辈无礼是最低级的作死方式。    若此时朱允熥冲吕氏翻白眼撂脸子,只怕当晚就传到老朱耳里,接着让宗人府责罚,背个不孝之名。    如今的吕氏不再是当初下贱的妾室了。    而是真正的太子妃!    她不仅是太子朱标册封的,也代表老朱的意思。    “允熥,坐下用膳吧。”    吕氏语气平淡,没有一丝关心,也没有主动找茬。    前段时间,马和、方才入东宫的事,吕氏表面十分大度,实则心里很是不爽。    尤其得知两个太监是燕王府的人,更是满怀戒备。    近段时间,朝堂上立燕王朱棣为储君的呼声越来越高。    在吕氏眼中,只有燕王朱棣,才是自家儿子允炆的强力对手。    至于秦王朱樉,人品低劣,在封地屡屡犯事,欺压百姓,现在被召回京师反省。    若不是先前太子朱标求情,只怕早被削去王爵了。    晋王朱棡,虽文武双全,但为人太傲,屡屡与兄弟不睦,且生性残暴。    数次以奔马缚人,车裂之,圣上甚怒,欲废朱棡之王爵,得兄长太子朱标调护,才保住王爵。    故而,吕氏猜测,若公公从诸王中选择储君,只能立贤。    燕王朱棣,素有贤名,其岳父徐达的政治资源,几乎全部被朱棣打包收下。    尤其在前年北征沙漠招降乃儿不花后,燕王更是威名大振,倍受倚重,授命节制沿边兵马。    至于皇孙朱允熥。    在吕氏眼里,其威胁远远不如燕王。    她是看着朱允熥长大的,什么性子德行她一清二楚。    不过说来也怪,最近这孩子性情大变,似乎比以往更加沉稳了。    不仅变得知书达理,以前诸多混账事,再也没犯过。    着实令人奇怪。    “膳堂的饭菜是真难吃啊!”    摆在朱允熥面前的是一小碗粥,以及三道小菜,分别是胡萝卜、青菜、豆腐。    没有科技与狠活,更没有各种调料,平淡无味。    比二十一世纪的猪食强不了多少。    重要的是,就这还吃不饱,只能勉强果腹。    没办法,服丧期间就这待遇。    不仅粗茶淡饭不能吃肉,不能喝酒,还不能听丝竹音乐,更不能洗澡、剃头、更衣。    即便不在服丧期间,吃得也差不多。    明初的节俭是出了名的。    朱元璋早膳就一道小菜家一道豆腐,晚膳最多四菜一汤,一日两餐,不过如此。    皇帝尚且如此,底下官员哪个敢胡吃海喝?    徐达乃开国之大功臣,随着朱元璋出生入死,立国之后,位极人臣,亦不敢享受。    他生前在家用膳时,无论是早饭还是晚饭,都要比朱元璋少一至两道菜,勉强能吃饱而已。    而且明初官员吃饭的餐具,规格皆有规制。    每一餐的膳食上桌之前,亦须看仔细了,不敢逾越。    周王朱橚就是在吃食方面翻车了。    历史上,周王因为吃饭用的餐具上雕有龙纹,就被建文帝削去藩位,贬为庶人,徙云南蒙化,受尽了苦头。大明第一帅的大明:我的祖父是朱元璋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