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独治大明 第354节 (第2/3页)
柳暗花明,此次通过囤积居奇的方式掌控了京城的米价,即将从中谋取到海量的利润。 这一夜,英国公府显得很热闹。 襄阳侯李瑾确实是喝醉了,显得有感而发地道:“帝嗣劫,逢二后,张似秦,常从新!哈哈……天意,一切都是天意,当真大快人心!” 这…… 武安侯郑亨等人知道李瑾已经喝醉,但听到这种大逆不道的话,却是不由得惊愕地面面相觑起来。 只是好在,周围都是知根知底的人,特别很多武勋已经彼此间进行联姻,所以他们的关系十分亲近。 倒是英国公张懋显得格外的安静,却是像突然想到了什么一般,显得若有所思地深深望了一眼李瑾。 七月的京城,气温已经从顶峰中慢慢回落,但仍旧显得十分的闷热。 只是京城的百姓现在已经没有心思关注大环境,祈祷此次能够顺利地完成蝗虫的搜捕,恳求此次蝗灾没有波及自己的庄稼。 至于居住在北京城内的底层居民,虽然希望米价能够降下来,但他们已经彻底失去了话语权。 “一斤精米八十文钱?” 京城的米价持续暴涨,让人一度怀疑人生。 原本京城的百姓从来不会担心买不到米粮,但仿佛一夜间全城的米像突然全部消失一般,致使京城出现了抢购潮。 别说是在这个信息不通畅的时代,哪怕是在后世之中,亦是抢完口罩抢双黄连,小日子的海水刚排又抢几百年都食不完的盐。 “我要一千斤!” “你不是只有两口人吗?” “鬼知道,现在拿着踏实!” …… 只要有人开始抢购,便会出现大量的跟风者,而他们压根不考虑实际情况,却是无脑般纷纷加入这一种买买买的抢购潮中。 国人的习性便是如此,一旦出现有钱都买不到的情况,为了能够得到一个心安,他们都可以用天价将东西买进来。 在此期间,一些人却是发现了好东西。 朝廷当年面对黄河决堤,在转移河南百万灾民的过程中,亦是向灾民发行了大规模的米票。这些米票不需要验证身份,只要拿着米票便能到皇家米行等处换得相应的米粮。 虽然大部分米票在兑现后,早已经被朝廷收了回去,但亦有很多的米票没有兑换而一直逗留在民间。 不仅是这一批米票,早前皇家织布厂的女职工得到一些米票作为年终奖,而京营将士的月俸亦可以选择米票。 曾几何时,在布票和白银大行其道的时候,米票亦是占据一席之地。 “米票果然是好东西啊!” “嘻嘻……我真的换到票面数额的精米了!” “早跟你们说,米票比那些白银要划算,你们却偏不信!” …… 就在京城米价飞涨的时候,很多百姓惊奇地发现自己手里的米票可以轻松兑换米粮,却是比白银还要让人感到踏实。 城北,日忠坊。 这里有着北海子的水系,在离湖不远有一座宅子。 虽然宅子显得很大,但门口的苔藓和裂缝证明这户人家已经败落,里面有着两个女子争争吵吵,一个身穿破旧长衫的青年男子打开门走了出来。 李和的先祖可追溯到元朝,但奈何现在已经破落,虽然有一个如花似玉的妾室,但偌大的宅子已经连仆人都没有了。 现在已经是无米下锅,他这才想起手里还有一张五斗米的米票。 前年的时候,他收留一个河南的穷亲戚。那个穷亲戚原本寄住在他家,只是得知朝廷在建州分地,所以他决定前往山海关外闯一闯。 临走前,那个亲戚感谢他的招待,便将他最后的五斗粮的米票给了他。 原本他并不将这张米票当一回事,毕竟他当时家里还有好些值得的物件,压根不用担心吃喝的事情。 只是坐吃山空,现在还鬼迷心窍地娶了一个水性杨花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