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独治大明 第441节 (第3/3页)
寿,实则有一大事相商。” 他的声音在殿中回荡,令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一震。虽然宁王说出这番话很寻常,但那个语气明显十分强势,隐隐间让人心里不安。 大事? 官员们纷纷面面相觑,虽然不知道宁王接下来要说什么,但心里已经判断不会是好事。 大明的王爷都是被当成猪来养,而今这头猪突然跟你说要相商大事,那么这头猪显然是不打算安分做猪了。 宁王朱奠培微微眯起眼睛,面对在场的众官员侃侃而谈:“奉太皇太后之懿旨,今天子失德,然兴王贤明,当废长立幼。先帝当年便已有废太子之意,然先帝中道崩殂,并不能如愿,然驾崩之时,许太皇太后废帝之权……今太皇太后欲行先帝旨意,然今朝廷多奸佞,拥暴君弘治而令太皇太后不敢轻举妄动……时至今日,虽已酿成大错,但咱们大明臣子当拨乱反正。诸位大人与本王于江西起事,应大皇太后懿旨,废帝拥兴王为新君。” 原本他打算自己单干,但京城那边伸出橄榄枝,竟然还有太皇太后参与其中,那么他自然要借助这股力量。 最关键的是,通过太皇太后及先帝所留的圣旨,却是可以从根本上否决朱祐樘的继承权,从而更加有利自己推翻弘治的政权。 至于现在刚刚成年的兴王,不过是一个傀儡而已。 宁王朱奠培不等在场的官员有所反应,便将手中的酒杯猛地摔在地上,碎片四溅,清脆的响声在寂静的夜空中显得格外刺耳。 “宁王这是疯了吗?” “咱们快逃离这里!” “宁王造反,这是要祸乱大明啊!” …… 江西的官员们自动忽略太皇太后真假难辨的懿旨,显得惊慌失措地四处奔逃,但显然已经来不及了。 “谁都不许离开这里,否则格杀勿论!”宁王世子朱觐钧亲自带着亲卫来到门前,眼神中透露出一种疯狂的光芒道。 官员们被这一幕惊呆了,他们愣在原地,发现自己已经成了瓮中之鳖。 宁王朱奠培站在殿上俯视着这一切,心中充满了得意和狂喜。这一刻起,他将掌握着江西的命运,成为这片土地上的真正主宰。 第四百六十八章 宁要半璧,帝揭伤疤 时间悄然来到十二月,初冬时节冻得人瑟瑟发抖。 往年大家都担心过冬的问题,一些身穿单薄的贫苦百姓往往要折在这种寒冬中,但如今百姓已经体会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。 取暖一直都是十分重要的事情,不少精明的商人早已经发现商机,在海外建炭窑将优质的木炭运回华夏。 能源一直是重要资源,在富庶的江南连落下一片枯叶都不能随意拾走,但现在全球百分之七十都是无主之地,而海外的木材资源简直是天堂。 因海外物美价廉的木炭输送江南,很多百姓亦是可以买到更多的优质木炭,而这个初冬明显要更暖了。 正当杭州城百姓都在购置木炭应付即将到来寒冬之时,却是突然得知宁王造反的消息。 “造反,这是怎么回事?” “还能怎么回事,宁王这是狼子野心啊!” “当年太宗皇帝说要跟宁王共分天下,他们这一脉终究是不服气啊!” …… 在杭州百官经历短暂的震惊后,很多人亦是慢慢平静了起来,开始认真地分析宁王突然造反的动因。 结合宁王一脉跟太宗一脉的恩怨,宁王的造反虽然是意料之外,但亦是情理之中。 尽管朱家皇家有意隐瞒太宗食言而肥的做法,但当年太宗皇帝为了得到宁王的兵权而许诺共分天下的事情,其实已经在民间流传开来。 宁王现在突然高举反旗,分明是他们不肯接受王爷的待遇,而是想要亲自夺回“属于他们宁王系”的半璧江山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