独治大明_独治大明 第459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独治大明 第459节 (第1/3页)

    “朝廷要求我们工程学院前来灾区帮大家建标准房,我主动申请回到石角庄,后面都是我的先生和同学们!”

    “啊?朝……朝廷这是要帮我们村子修复房子?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有村民找上从他们村庄走出去的子弟阿三,结果得知这帮人是过来帮自己修房子,瞬间感动得湿了眼睛。

    村民从四面八方闻讯而来,他们的脸上或多或少带着疲惫,但此刻眼中已经闪烁着感激的光芒。

    一位老妇人,头发花白,步履蹒跚,她紧紧握着一个将领的手,泪水顺着皱纹流淌下来,声音哽咽:“谢谢你们,谢谢朝廷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苦难的百姓。”

    其实,她们感动的不仅是救赈金和帮助他们重建家园,而是朝廷所表现出来对他们关爱的这份态度。

    他们祖祖辈辈身处边境之中,以前自然亦会遭受鞑子的侵扰,只是哪个朝廷会理会他们底层百生的损失呢?

    只是现在朝廷不仅给他们所有人发放救赈金,而且还派人过来替他们重建家园,简直就像是做梦一般。

    一群孩子们围在一起,他们还不完全理解这场灾难的严重性,但他们能感受到大人们的喜悦和感激。

    他们挥舞着小手,对派发救赈金离开的队伍高声喊着:“谢谢大人们,谢谢皇帝陛下!”那纯真的声音,在村庄上空回荡,仿佛带来了更多的希望。

    青壮年的男人们手里捂着刚刚派下来的救赈金,心里亦是感受到来自朝廷那份关爱:“陛下大恩大德,草民永世不敢忘!”

    他们上有老、下有小,面对这一场突如其来的浩劫,所承受的生活压力不是一般的大。只是朝廷此次救赈,无疑是帮他们卸下肩上的石头。

    至于他们遭到的浩劫,既是因为边军前哨的松懈,亦是鞑子的强盗行径。

    现在朝廷做到这一步,他自然没有任何怨恨的理由,心里只会更加拥护如此关爱百姓的朝廷和帝王。

    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感激的氛围中,村民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朝廷的感激之情。

    无论是老妇人的泪水、孩子们的欢呼,还是男人们的深情鞠躬,都是他们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流露。

    朝廷在安抚这一切后,一场针对蒙古的复仇行动成为军机处的最重要任务。

    他们被打了措手不及,亦是为了保守百姓的生命和财产而畏首畏尾,但现在蒙古骑兵已经撤离蓟镇,那么真正的清算亦得开始了。

    既然和平被蒙古人所打破,既然蒙古人敢对大明子民挥下屠刀,那么大明自然要蒙古人血债血偿。

    第四百八十四章 一树千获的耕藉礼

    弘治六年三月的耕藉礼,显得空前的盛大。

    一支浩浩荡荡的皇家队伍从午门广场出发,经由正阳门离开北京城,径直朝位于官道西侧的山川坛而去。

    即便是短短的路途,亦安排重兵警戒,而无数的百姓和学子已经参拜道路的两旁,恭迎天子弘治经过。

    朱祐樘身着龙袍,头戴金冠出行,乘坐金辂缓缓进入山川坛大门,从金辂下来,眼前便是太岁殿。

    这座山川坛反倒像是一座皇家园林,除了太岁殿,还有神厨库、耕藉所、观耕台、具服殿、庆成宫、神仓及祭器库、神坛等。

    “臣恭请圣安!”农业部尚书刘忠已经率领一众相关官员在此恭敬多时,显得规规矩矩地见礼道。

    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温和的笑容,深知耕藉礼不仅仅是一种仪式,更是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对民生的关心。

    现在皇帝能够亲自前来参加耕藉礼,这既是天下百姓之福,亦是对他们农业部的器重。

    朱祐樘对今天这一场耕藉礼显得十分重视,对跪迎的官员颌首后,便即刻着令开始耕藉礼的仪式。

    耕藉礼既是一种礼仪,亦是时下大明农业的宣传平台之一,可供由《明》刊将此次礼仪的细节公布天下。

    春光明媚,那块一亩三分的田地选用东北的黑土,在有关人员精心照料下,如今的土质显得十分肥沃。

    朱祐樘按着流程换上不同的服饰,最后则是站到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