独治大明_独治大明 第472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独治大明 第472节 (第2/3页)

动要耗费大量的财政开支,甚至会跟后世那般出现天量地方债务问题,但其实一切都是值得的。

    像京城和江南之间的联系,早前过于依赖于京杭大运河,但现在亦是已经规划一条更加快捷的京杭公路。

    当然,国内的公路主要还是要服务于经济,只有两地的货物大量流通,朝廷才会砸下重金,而后通过征收维护公路费用收回成本。

    “东吁国出尔反尔,拒明缅公路通行其国!”正当明缅公路如火如荼之时,又一个颇有分量的王国跳出来阻止明缅公路。

    朱祐樘将云南方面的情报轻轻放下,抬头望向西南喃喃地道:“汪直,希望如你所言,将印度洋献给朕,献给泱泱华夏!”

    第四百九十六章 出乎意料的印度洋总督人选

    弘治六年七月,其实发生了一件影响重大的事件。

    就在很多人都以为汪直已经被边缘化的时候,殊不知一直坐镇中南半岛的汪直跟紫禁城从来没有断过联系,甚至经常得到天子的回信。

    在默默无闻的这些年里,汪直不仅培养出一批批精兵悍将,而且在南洋各国建立了多个大明军事基地。

    有鉴于全球七成以上都属于无主之地,大明真要扩大版图其实是一件十分突然容易的事情,派遣军队和百姓过去占地为王即可。

    只是在这个时代,粮食和治理才是占据领土后,大明王朝所要面对的最严峻考验。

    因何朝鲜和安南先后纳入华夏的版图,但最后还是离华夏而去呢?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两地的距离过远,交通时常出现中断的情况,导致粮食供应不畅和主权容易遗失。

    即便强大的元朝占据缅甸,但两地遭到密林所阻,元廷压根无法突破层层的地理阻拦而形成有效的压制。

    至于军粮同样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,像江南的富庶之地自然不需要担心军粮,但安南和缅甸的驻军需要中原王朝将粮食运送过来。

    只是从江南运到京城的粮食耗费都能够高达八成,没有运河连通的两地,所损耗的粮食是一个天文数字。

    另一方向,朝鲜和安南只需要夺取政权,那么便很容易阻断跟中原王朝的交集,从而守得一隅而自立为王。

    南洋诸国固然拥有一定的矿产资源,但广东离京城都是万里迢迢,而南洋诸国跟广东还隔着汪洋,即便占据这些小国亦是孤悬海外。

    目前这个阶段,最佳的发展模式还是以发展自身为主,压抑那一颗疯狂扩张的野心,而是循序渐进地发展和扩张。

    南洋的驻军基地跟吕宋的大明城互通互助,尽管大明朝廷从来没有侵占任何一国,但已经是货真价实的南洋之王。

    特别马六甲已经建造军事基地,并且设立了关税机构,往来于南洋和印度洋的商船一律需要缴税。

    正是如此,在朱祐樘的授意下,汪直并没有兴兵灭人国,而是通过建设军事基地的方式彻底掌握了南洋。

    期间难免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,但随着汪直派出巨船利炮,所有南洋国家的国王和部落首领对大明王朝都是俯首贴耳。

    现在的势力范围早已经覆盖加里曼丹岛,在不断向南的渗透中,其实他们亦是已经发现了澳洲大陆。

    只是随着天子的圣旨从京城而来,在接到圣旨的汪直将手上的事务进行移交,然后率领一支舰队浩浩荡荡离开南洋。

    八月的海风,正从印度洋深处吹过来。

    身穿蟒袍的汪直站在甲板上,一副青年美男子的形象,此刻的眼睛深邃,正朝着北面的海域望过去。

    他不再是西厂的厂督,亦不是中南半岛的镇守太监,而是正式被朱祐樘下旨任命为第一任印度洋总督。

    印度洋总督,这是一个大明王朝全新的职位,但分量可以等同于东海总督和美洲总督,甚至权柄还要更大。

    值得一提的是,这个任命在朝廷出现很多的争议。

    虽然当年徐世英被任命为东海总督,朝廷同样有一些反对的声音,但徐世英终究还顶着定国公世子的身份。

    反观汪直既不是文官集团成员,亦不是武勋集团的核心成员,而是遭到文官集团和武勋集团十分轻松的阉竖。

    古往今来,除了怀恩那种懂得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