独治大明_独治大明 第478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独治大明 第478节 (第2/3页)

执掌兵部的兵部尚书刘宣看到了生铁的问题,而今亦是将这个问题摆到了台前。

    贾俊面对这个被抛出来的问题,亦是发表自己的观点:“陛下,既然刘卿提出生铁一事,臣以为可选用乔头镇唐山铁矿,另外亦可从海外进口!”

    由于近些年工部用铁一直居高不下,亦是已经在周边物色铁矿,而在乔头镇镇北的唐山马兰庄发现了大型的露天铁矿。

    至于从海外进口的想法,则是天津港的存在,同样可以花点成本从日本、朝鲜等地区购进铁矿石。

    “唐山铁矿的矿石够吗?”兵部尚书刘宣是对事不对人,当即进行质疑道。

    贾俊深吸一口气,而后尽量用平衡的语言道:“刘尚书,我对生铁的质疑并没有问题。只是你贵为兵部尚书,若真如此关心生铁,亦该亲自前去瞧一瞧这个新矿,马兰庄唐山铁矿的储蓄量远超乎想象!”

    “老夫早前亲自前去巡视,当时便预计兵部今后数十年的生铁均可由此矿补足。若是朝廷花费力气开采,想要解决京津铁路的生铁需求,亦是不在话下。”户部尚书何琮亦是参与进来道。

    “此事确实是本官没有调查清楚,近期本官亦会抽时间前去唐山铁矿查证!”兵部尚书刘宣认真地检讨,而后对着众人道:“既然贾阁老和何尚书已经都说唐口铁矿可解决京津铁路的生铁需求,本官亦是相信两位大人所言,但这个工程预算是多少呢?恐怕已经不止800万银元了吧?”

    朱祐樘在听到兵部尚书刘宣提出质疑后,亦是重重地叹息一声,默默地接过韩幼英递过来的热茶。

    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。

    跟后世某些小说所描绘的完全不同,这时代的建筑成本十分高昂。即便发明了蒸汽火车,但想要修建一条铁路都不是易事,更别说将铁道铺向全国了。

    正所谓万事开头难,而世界上第一条铁道注定是难上加难。

    且不说世界上第一条铁路注定要面对无数的技术难关,亦需要走很多弯路,特别这个时代的工程造价是一个天文数字。

    以华夏第一条铁道为例,京张铁路的建设费用最终花费了693万多银两,这条铁路连接北京丰台区和河北张家口,全长约200多公里,于1905年9月开工修建,1909年建成通车。

    现在京津铁路大约长245千米,虽然两条铁路的长度基本一致,但所需要动用的工人起码要翻上数倍。

    最初预计的800万银元其实并不够,加上各种费用的话,恐怕还得再提高五成,甚至是要翻倍了。

    正是如此,若加上采矿和炼钢的话,总投入其实已经大大超出了800万的预算。

    “不管是800万,还是1000万,我们户部都掏得出!发展才是硬道理,而今天津的运力不足,京津运河到了冬季便停摆,即便夏季亦会受到汛期的影响。若是能够建成京津铁路,不仅是功在千秋,而且仅需运营几年便可收回本钱!”户部尚书何琮深吸一口气,亦是拿出财政重臣的魄力道。

    “虽然投入是大了些,但确实值得一投!”

    “既然是功在千秋之事,老夫自然是要支持!”

    “天津的运力确实是要解决,此次是一举两得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农业部尚书刘忠等官员在一番权衡后,加上而今的朝廷执政思路不再守旧,于是纷纷站出来表示支持道。

    其实他们都意识到1000万银元都未必能够打造出一条全新的京津铁路,但想到京津铁路的划时代意义,所以还是决定选择这一场冒险。

    若是真的能够打造京津铁路,这个事情注定是青史留名。

    “既然户部和工部都没有问题,那么我的兵部亦会全力支持!”兵部尚书刘宣并非要反对京津铁路,更多是要三思而后行。

    若是生铁能够解决,户部拥有足够的财政预计,他亦是无条件支持这个利在千秋的京津铁路项目。

    今天的最高会议一共有五个议题,除了京津铁路外,还有再次削减漕粮北上的数额、各项重大工程开支和元旦大朝会等事情。

    只是到了最后,话题最终指向了美洲大陆。

    有关美洲大陆的真相,随着那晚刘璋开口,一切都已经是真相大白。

    在印加三王子率领八万大军归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