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我妻薄情 第50节  (第1/2页)
    程丹若身份变化,不必闷坐舱房,时常随侍在侧,为义父添茶倒水。    这活儿做来,一点不亏。    晏鸿之可?比陈老太太好伺候得多?。且他为人风趣,头一次养女儿也颇为新鲜,偶然记起海船下棋一事,便说要教她围棋。    程丹若立时应下。    大?佬教萌新,开头都兴致勃勃。    晏鸿之分阶段教学,堵到她穷途末路,再告诉她哪里开始入了圈套,让她重?新再来一遍。    程丹若深知机会来之不易,恨不得起早贪黑,下满一整天。    可?晏鸿之却说:“山不能一次游遍,花不能看全四?季,趣味如此方可?长久。”    他每天只下三盘。    剩下的时间,有旁的事打发。    这日,船刚出江苏,天还暖和,秋高气爽,三人在厅堂里喝茶。两边的窗户尽数敞开着,只挂窗纱遮蔽。    纱很薄很透,外头看不见里面?的人影,里头却能清晰地?看到外面?的场景,堪称奢侈版的毛玻璃。    程丹若刻意坐在靠窗的圈椅上,透过帘子往外瞧。    但见大?运河上,无数船只往来如梭,岸边的小贩卖着吃食热茶,脚夫挑起沉甸甸的担子。    码头上,停泊的小船里走出来几个年轻女子,荆钗布衣,皮肤粗糙,与人商谈着什么,不久,便有两人出来,钻进小船。    船一晃一晃,荡开绿波。    洗衣妇在浣衣,小童解开裤带撒尿,被老妇人抄起洗衣棒,狠狠揍屁股。    还有几艘货船,明?明?走在他们前面?,却被兵丁扣住。有一绸衣者出来,讨好地?拱手问好,又塞了几个荷包。    兵丁掂掂重?量,装模作?样地?伸长脖子瞧了瞧,很快下船。但船并不能走,得让出道儿来,让后?面?的船只先行。    轮到他们的时候,兵丁却只问了船工几句话,然后?腰马上弯了,二话不说立即放行。    程丹若知道,这是因为他们的船上,挂着晏鸿之长子官职的旗帜,表明?自家?是户部郎中的家?眷。    户部郎中是多?大?的官?    首先,户部最大?的官,尚书,正一品,左右侍郎,二把手三把手,正二品,三人统管整个户部。而下面?被分为了十三司(也就?是十三个部门),分别主管浙江、江西、湖广、陕西、广东、山东、福建、河南、山西、四?川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十三个省份的财政。    每个司的老大?是郎中(正五品),老二是员外郎(从五品)。    其下又分为民?部(人口农桑婚姻等)、度支部(官员俸禄,各种经费)、金部(茶盐,商贸,岁贡,罚款)、仓部(收税和粮仓)。    ↑当然,这个细分不是很重?要。    简而言之,户部郎中看着不是个大?官,但其实主管一个省的财政。    地?方问中央爸爸讨经费,就?是问十三司讨钱。    没有谁闲着没事,会拦住晏鸿之的船,问他要过路费。    但后?头的大?船赶上来时,他们也要让路。    “运河之船以漕船为先,贡船次之,再次官船,民?船最末。”    师者,传道受业解惑也。晏鸿之无疑是个好老师,见新收的干女儿常往外瞧,立即为她讲解。    他问:“知道什么是漕船吗?”    程丹若道:“略有听闻,松江是承担漕粮六省中最多?的地?方之一。”    大?夏和明?朝一样,定都北京,北地?的粮食不能完全供应军国?之用,因此必须每年从南方运粮食到北地?。    其中,苏州和松江承担份额最多?,苏州大?概七十万石,松江二十多?万石,占到全国?总漕粮的五分之一。    谢玄英道:“改制后?已然减轻许多?,不似往常,二十万石漕粮,能有十五万已经算他们良心。”    程丹若投以征询之色。    谢玄英解释:“过去漕粮□□,征调民?夫荒废农时,亦多?剥削,百姓深以为苦。如今改为军运,损耗折米银,便利许多?。”    军运的模式很简单,就?是交给当地?卫所,军方派兵运粮。    而地?方则给卫所一定补贴,作?为他们运送的各种经费。比起过去,看起来支出多?了一部分,但少了沿途的层层剥削,事情反而便利许多?。    “原来如此。”她又长见识了。    不得不说,短短一月,程丹若增长的见闻,比过去几年还要多?。陈老爷可?不会对女眷讲这些事,黄夫人也不会教她管家?、看账本。    抄佛经,背佛经,孝顺老人,做女红,就?是她在陈家?后?宅全部的生活。    日复一日,世界好像只有四?四?方方的天空,让人喘不过气。    第46章 小四书    “那贡船呢?”机会难得, 程丹若不放过每个学习的机会。    “贡船之急,在于河鲜。”晏鸿之道, “鲥鱼四月捕捞, 五月必过淮河,否则运到京中,怕是早不新鲜了。”    谢玄英补充:“去岁黄河伏汛早, 五月下旬未过的贡鲜船, 因筑坝耽搁月余,且未用冰, 送到京城, 鲥鱼都烂尽了。” 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