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五章 内政外交 (第4/4页)
设了二十余个。 赵云上书劝阻,希望不要赏赐那么多钱财,封赏那么多将军。但刘备还是坚持,最终由于得罪太多人,赵云被派往庐江郡,担任庐江太守,成为寻阳县守将。 外人以为是发配,却是不知道这是沉晨的建议。 而在这场封赏的大宴当中,诸葛亮沉晨他们保持了沉默,任由刘备肆意挥霍。 因为他们知道刘备也没有办法。 首先是赏赐问题。 刘备作为外来户,在荆州和益州没有根基,两地本土派与外来派必然会发生冲突。 就像历史上刘焉去益州,也引发了很多益州世家叛乱一样。 双方分歧在所难免。 所以为了拉拢他们,并且得到他们的田产人口支持,就必须在赏赐中不能吝啬,该给予的赏赐一分都不能少。 比如像张鲁原来的谋士杨松这样的人,显然是个背主小人,但他也确实帮刘备得到了汉中。 因此这样的小人刘备却不能杀他,反而要大大奖赏,起到千金买马骨的效果。 否则将来攻打曹操的时候,谁还会选择投降呢? 其次是官职的问题。 刘备现在才是个左将军,虽然在大汉官职序列里,前后左右将军仅次于大将军、骠骑将军、车骑将军、卫将军,排在九卿之上,属于大汉帝国高级将领。 但他却不能给予超过这个职务的职位,就好像后世卡大左上台的时候只是个“上校”,他总不能封赏个将军出来吧。 所以除了各地太守、县令以外,其余高级勋臣只能用杂号将军来安置。 比如糜竺劳苦功高,当年散尽家财帮助刘备,所以授予安汉将军职位,位在诸多杂号将军之上,算是给予他高超的地位。 诸葛亮现在是军师将军,兼巴南太守,署左将军府事,实质相当于丞相,总揽大权。 关羽为荡寇将军,执掌汉中军事。 张飞为征虏将军兼巴中太守,执掌巴郡军事。 沉晨为镇军将军兼南阳太守,执掌南阳军事。 赵云为翊军将军兼庐江太守,执掌刘备集团从孙权那得到的小半个庐江军事。 黄射为横波将军兼江夏太守,继承他父亲职务,执掌江夏水军。 刘磐为建威将军,兼长沙太守,执掌荆南军事。 目前这六个人,便是两大战区当中六个主要军事分布区域的主将。 由于按照沉晨的战略,益州只需要防守,不需要主动进攻,再加上地缘利于防守,所以只有汉中和巴郡两个小战区,荆州则有四个小战区来应对孙权和曹操。 而之所以关羽没有兼任汉中太守,是因为刘备之前承诺让杨松当汉中太守,为了千金买马骨的效果,捏着鼻子把汉中太守职务给他。 不过新的政令是交战区的将领地位要高于主政长官,所以关羽的级别在杨松之上,也不用担心杨松闹什么幺蛾子。 等过个一两年,再找借口把杨松免掉,或者明升暗降,送去江州即可。 大封群臣之后,荆州益州趋于稳定。 新的政策开始实施,虽然有世家大族不满发动内乱,可也在承受范围之内,因此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。 同时孙权那边也一直在催促刘备娶孙尚香,于是在建安十五年年末,刘备应下这门婚事,派人去江东商议婚事具体事宜。 到了建安十六年年初的时候,刘备比历史上晚了两年,终于与孙尚香完成了大婚,将孙氏接到了江陵居住。 之所以孙尚香居住江陵,是她说不想离江东太远,不愿意去益州。 实际上是受孙权指示,希望她能留在江陵,观察荆北荆南的军事情况,以为内应。 包括他出卖荆州叛乱的世家,也是为了博取刘备的信任,一旦南北战事有变,刘备放松对他的警惕,就是他偷袭背刺之时。 刘备自然也清楚这一点,而且他也知道诸葛亮推动这门婚事,本身就抱着将计就计的意思。 所以干脆就顺水推舟,在江陵给孙尚香建了行宫,也不限制她行动,还时常去小住,让外人以为他与孙氏感情深厚,以此让孙氏相信他信任孙家。 出乎意料的是,孙尚香来后并没有过于野蛮,反而知书达理,十分贤惠。 这也正常。 历史上她嫁给刘备属于下嫁。 当时刘备颠沛流离,也没有稳定地盘,远不如孙氏割据江东。 因此孙尚香刁蛮任性的本性暴露,引得众人反感。 如今刘备势大,孙氏势微,再刁蛮任性,就是对江东不利,何况孙权再三叮咛嘱咐,她也只能隐藏本性,装成贤良淑德。 于是夫妻二人在这种表面看上去琴瑟和鸣,实则尔虞我诈当中,开始了暗中较量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