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八十五章 斩曹纯,赵云威震东兴堤 (第3/5页)
豹骑的优势了。” 曹纯轻蔑一笑,多左右说道:“他难道不知道,虎豹骑就是我们从军中挑选的最精锐的百人将所建吗?” 虎豹骑,最擅长的其实不是骑兵冲锋。 汉代的骑兵也不用于冲锋。 而是追赶上敌人之后,再下马步战! 所以如果赵云觉得在不利于骑兵冲锋的地方交战能胜就大错特错了。 因为虎豹骑的士兵本身就要下马和敌人正面交锋的。 说完这句话之后,曹纯挥手道:“传令,列阵,准备作战!” “呜呜呜呜呜呜!” 苍凉的号角声悠扬长鸣。 无数或躺、或坐、或在吃东西的曹军从休息的状态恢复过来,迅速开始整列队形。 很快他们就排列出了三个方阵,如品字型一般站列。 然后曹纯挥师东进。 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近,等到两刻钟,也就是半个小时之后,他们终于在旷野上相遇。 曹纯骑着黑色的马位于后方小山坡上,赵云则骑着白色的马列于阵前。 没有什么阵前喊话,也没有什么斗将厮杀,在天色过了晌午,至下午日昳三刻,也就是下午两点多钟的时候,随着一声尖锐的哨响刺破苍穹,双方如两道洪水般开始滚滚向前。 最前面的士兵举着钩盾,持着长戟,后面的弓弩手发起了一轮仰射,射完之后也不看射没射中,扔下手中的弓弩,拔出腰刀便开始冲刺。 当到弓箭射程范围的时候,两边距离往往只有一百米左右,这个距离熟练的弓手可以不用瞄准射三轮。 但那是大规模军团才会这样做,小规模战斗本身弓弩不容易射中人,何况人越来少阵型越分散,等你射完第三箭的时候,敌人已经冲脸了,再拔刀肯定来不及。 所以小规模战斗用弓弩的极少,即便用,也最多一轮弩箭,能否杀伤到敌人,也看天意。 显然天意在汉而不在魏。 安徽比较关注天气预报的人可能都知道,这个季节淮南往往还是以刮东风或者南风为主。 今日恰好刮东风,也就是从东面刮来的风。 赵云军在东面,曹军在西面。赵云他们顺风,曹军他们逆风。 结果就是弓弩在天上飞的时候,受到风的影响,曹军的箭支还没射到赵云他们的阵型里,就被风势给吹得开始下落。最终掉到了赵云他们阵前,只有少数落入阵中,砸在了盾牌上。 而赵云军的弓弩则在顺风的帮助下,飞得更远。一部分落在了前军盾牌上,更多的则是掉到了后方阵中。 一时间惨叫连连,上百名曹军倒霉蛋被射死射伤。 “哼!” 曹纯看着这一幕,冷哼一声。 一轮弓弩之后,双方就从小跑变成了快跑,短短八九秒钟的时间,七八十米的距离就在这种双向奔赴中相遇。 犹如两道洪流撞在一起,顷刻间人仰马翻,最前排的士卒倒了一大片。 厮杀也正式开始。 双方整个阵型随着前排将士的倒下而出现松散。 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。 没有人能够维持大阵型不变,即便是兵圣孙武兵仙韩信都做不到。 但小阵型却可以。 比如后来的戚继光鸳鸯阵,以及我军的三三制,就是小阵型。 两边的士兵俱是精锐,非江东军能比,都是第一时间开始与周围的队友抱团在一起,与敌人厮杀。 有的是三五成群,有的是攒七聚八,在荒野上、平地里、野草丛、林木间捉对拼砍。 其中一队人马最为耀眼。 一名穿着银白铠甲的将军左右挥围,肆意砍杀。 赵云虽然已经五十余岁,但却不显苍老,体态依旧魁梧雄壮,关键是面容俊朗,有神韵风采。 此刻他手中长枪如梨花点雨,每一枪必带走一个人的性命,神勇无匹。 虎豹骑的士兵都是百人将,论起实力还要压过赵云部的士卒,加上人多的情况下,大部分战场都是曹军压着刘备军打。 唯有此处赵云所到之处,却是无一合之将,轻易间被他杀了个对穿,又马不停蹄去救别的队友。 短短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,就有不下五十人死在他手里。 “将军!” 远处山坡之上,曹纯左右副将对他说道:“那人就是赵云,他已经杀死了我们百人将五十余了。” 曹纯目光阴冷地看着那边,沉声道:“去,带百人围剿他,最好能放冷箭射杀。” “唯!” 左右副将就带着保护曹纯的一百名虎豹骑下山去。 曹纯最开始是个文官,被授予议郎、司空参军的职务,是跟着曹操的军事参谋。 直到后来才成为虎豹骑督帅,实际武力值不高,所以每逢战事,他都只是指挥虎豹骑作战,而不会亲自下场。 此时赵云还在阵中厮杀,随着他不断带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