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十二章 木牛流马,南中叛乱 (第4/4页)
栈道之上,所以我将此运粮法命名为流马。” “流马?” 沈晨一头雾水。 他看三国演义的时候,里面说木牛流马是一种长得像牛车自动行走的玩意儿,怎么就一手推车?何况木牛流马难道被不是一种东西吗?咋还分开命名了呢? 是自己改变了历史,还是电视剧里骑木牛的司马懿是瞎扯淡,真实历史上的木牛流马根本不是电视剧的造型? 另外话又说回来了,流是指每天都流动在栈道上,那为什么叫马呢? “不错。” 诸葛亮点点头道:“我还根据晓卿伱做的齿轮,研制出了一种可以转向的木牛,此物能载一岁之粮,日行三十里,而人不大劳,就在那边,晓卿你随我来看看。” 沈晨顺着他指的方向,一路来到了箕谷军队营地后面,就看到营地上摆着一种车具,上面是一个巨大的车厢,下面一脚四足,就是一个轴架,下面四个轮子,有点像那种办公椅,但比办公椅大得多。 “此物就是木牛。” 诸葛亮指着那个车具说道。 沈晨就更疑惑不解了,问道:“兄长解决了转向问题吗?” “是的。” 诸葛亮点点头:“我在里面安装了齿条,用齿轮将前面两个轮子变成活动轮,转向的时候车轴会自动根据前面的道路进行来回转动,从而实现转向。” “别说了。” 沈晨只觉得头痛,想起了当年被物理老师折磨的悲惨回忆。 要不说穿越过来儒家经典学得好呢? 还不是他是文科生? 诸葛亮笑道:“晓卿可以去试试,加了齿轮后,速度确实快了不少。若是不加齿轮的话,也能做四轮,却只能每侧两个并列的小轮增加承重,不像现在这样可以用四个大轮,载重更大。” 沈晨就走过去尝试推动了一下,确实比较省力,拖着板车来回移动,也能做到转向,于是说道:“这木牛可以转向,也能推动,走陈仓道倒是不错。兄长的办法确实是好办法,就是有点费人。话说回来,为什么要叫木牛流马呢?” “我懂了。” 说罢不等诸葛亮回答,沈晨恍然大悟道:“推送木牛流马的人就是牛马,兄长是这个意思。” “胡说八道。” 诸葛亮忍不住翻了个白眼道:“牛慢而马快,马能日行百里,牛只能日行三十里,这不就是木牛流马吗?” “原来如此。” 沈晨大喜道:“若出兵北伐,褒斜道安排两万流马,陈仓道派一万木牛,仅需三万民夫徭役,一月运粮就能达到六十余万石了,粮草问题,便彻底解决了!哈哈哈哈哈!” 他大笑着。 众人亦是笑逐颜开。 如今北伐最大的问题彻底解决,那么之后他们就再也不用担心粮草不继了。 诸葛亮挥动着羽扇,同样保持着微笑。 虽然他在后方一直承担着大管家的工作,但没有亲自去前线帮忙,还是一种遗憾。 现在帮助沈晨完成了汉中最困难的运粮问题,感受到贤弟发自内心的喜悦,亦何尝不让他觉得心中高兴不已呢? “报!” 也就在众人兴高采烈地庆祝着粮道问题终于解决的时候。 后方快马来报道:“越嶲夷王高定联合牂牁太守朱褒叛乱,李都督孤军深入,在滇池县被敌人包围!” 诸葛亮顿时皱起眉头。 沈晨大怒道:“南中叛逆当真是猖狂,我正要验证一番骑兵厉害,兄长,你带着铁骑南下吧。” “无妨。” 诸葛亮摆摆手:“南中皆是山地,骑兵用处不多,我已令王平在江州等我,诸郡县虽叛乱,益州的郡兵就足以应付,你积极训练新兵,准备北伐,我即刻出发,前往南中吧。” “好。” 沈晨知道这件事拖不得,就说道:“我送兄长。” 当下他一路将诸葛亮送到了南郑码头,丞相卫队护送着他渡过汉水,向着米仓道的方向而去。 (本章完)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