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73章 好诗  (第2/2页)
叹。    显然,诗仙的诗,不可能震慑不住蔡邕,这个当世最顶尖的文豪、大家,立刻叹为观止。    他当即对吕布念的诗,逐字逐句,一一分析,发现每一个字都不可或缺,不可替代。    完美到无可挑剔!    刹那间,蔡邕对吕布的观感,发生了巨大变化。    上午经义讨论时,吕布那番泛泛而谈的论调,让他有所怀疑,现在,则完全消失了。    这等诗句,岂是常人能做?    至于抄袭,扯淡!    当老夫是什么人?    商周以来,春秋以降,什么诗词歌赋老夫不知道?    是不是抄袭,老夫一眼即明。    左将军真是天才啊!    “这首《静夜思》,着实不凡!”    半晌,蔡邕才按捺住情绪,问道:    “将军言,此诗为少年时所作,说明必然还有大作,请一一道来,老夫洗耳恭听!”    “好说,好说!”    见蔡邕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,吕布笑眯眯的说道。    “这下,哥这饱学鸿儒,当世大贤的名声,是跑不掉了!”    他心下暗道。    今日过后,蔡邕必会为他宣传。    蔡邕何等人?    出自他的口中,可信度简直达到满分!    也就是说,吕布即将名满天下。    不是战神之名,而是诗仙,或诗圣之类的名声。    总之,很厉害就对了!    当然,想达到这个程度,仅仅一首《静夜思》可不行,还得继续努力。    “什么建安七子,诸葛村夫,周瑜小儿之辈,日后,都要对哥顶礼膜拜!”    暗自得意了一下,吕布继续回想记忆中的诗。    然而,不知为何,竟然想不起来了。    一方面,隔得时间太久,记忆开始模糊。    另一方面,对面有个糟老头子盯着,目光炯炯,满含期待,难免让人心虚。    所以,吕布竟然头脑混乱,一时间想不起那些朗朗上口的诗了。    “伯喈先生,屋内论诗,缺乏情怀!”    吕布向窗外看了一眼,趁机避开蔡邕那夺人目光,说道:    “以吾之见,不妨在花园中走走,以景色怡情,诗句陶冶,岂不美哉?”    “对!”    蔡邕点头,说道:    “左将军言之有理,诗之一道,岂能不和景色相宜?却是老夫思虑不周了!”    诗和风景,向来相伴相随,缺一不可,对此,蔡邕自然赞同。    于是,两人结伴而行,来到了蔡府后花园。    蔡邕家的后花园打理的十分精致,亭台楼阁,假山池塘一一俱全。    虽然现在进入了冬季,但菊花、桂花这些晚秋的花,还存有一些,加上布局讲究,依然颇有格调。    “伯喈先生的家,好生风雅!”    吕布啧啧称赞。    “小道耳,不足挂齿!”    蔡邕摆手说道:    “还请将军吟诗,让老夫一开眼界!”    “也好!”    吕布微笑道。    蔡邕想听,他又何尝不想吟呢?    事实上,吕布已经急不可耐了。    因为,在路上,他连续想起了好几首!    于是,一手负后,一手置于胸前,面上表情和四周景色契合,吕布一口气吟出三首诗来。    句句是好诗!    而且和当前景色搭配!    前世储备,恰当其时!    一时间,蔡邕心情澎湃,口中反复念叨这些诗句,陷入文人那独特的不可自拔情绪当中。    “嘿嘿!”    宽袖长袍,一副名士风流模样,吕布此刻踌躇满志。    ‘叮咚……’    正在此时,远处隐隐传来泉水一般的弹琴声音。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