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女知青在七零,祖宗秒送千亿物资 第181节  (第2/2页)
两排大白牙,随后低头继续吃东西。    大家围坐桌前你一言我一语,热闹地吃完早饭。    叶超还要去上两天班,二十七才能休息。    今年的二十七跟往年不同,牛金芳的娘家妈没来找茬儿。    上回的事过了一年,也不知道老牛家咋样了。    老叶家的人没过问的,当初生小猪蹄,老牛家那边没被抓进去的亲戚愣是没一个登门的。    也因此,牛金芳寒心,再没在老叶家提过家里任何人。    爆竹声中,老叶家的三小只过了人生中第一个春节。    正月十四这天下午,宁宛心血来潮,拉着张喜凤做起了元宵。    江米粉做元宵皮,黑芝麻花生做馅料,婆媳俩“滚”出来一盖顶又白又圆的元宵。    当天先下锅煮了点儿,跟汤圆不同,元宵的汤是白色不透明的,但吃上去更有咬劲儿。    馅料自己做的没那么甜,清甘喷香,好吃的不得了。    要不是担心不好消化,牛金芳都能吃上两大海碗了。    正月十五。    城里有踩高跷玩龙灯的,宁家贤宁知渔嫌乱,主动在家给看着仨孩子,老叶家人还有宁简舟一大早就进了城。    除却他们之外,其他村子里的镇子上的人也都结伴进城去看热闹。    县城的几条主街上人山人海,有些个头儿矮的只能瞧见乌泱泱的人,但跟着大家的步伐还是相当起劲儿。    李师傅知道年轻人喜欢热闹,主动去给叶超替班。    人群里,叶超跟宁宛走在一起,因为人太多,“被迫”紧挨着。    “来了来了!高跷队来了!”    人群里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嗓子,众人纷纷伸长了脖子去看。    宁宛刚好站在最边上,能清楚瞧见远处走过来的高跷队。    高跷队里除却踩高跷的之外,还有玩龙灯的,扮小丑的,扭秧歌的等等,大家都是穿着大红大绿或者大花的衣裳,脸上的红脸巴涂的很夸张。    那些人的动作也是摇头晃脑,一个个喜气洋洋,逗的人忍不住会跟着嘴角上扬。    队伍一般就是走走停停,从县城的东街一直表演到西街。    遇到场地大的地儿能多逗留会儿。    这一天下来,所有的主街道都能走个遍。“咚咚咚咚呛~”的声音能在耳边响彻整天。    张迎春个子小,直接被大人们挤到了后面。    人群之中一只不算宽大的手抓住她胳膊,“憨妮儿,来这边看。”    是叶亮的声音。    十五岁的小伙子长得快还壮实,他用力一挤,身前就多了个空隙,张迎春嘿嘿一笑,立即挤到夹缝中,跟叶亮一起近距离观看那些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表演。    叶丽丽的个头儿更小,叶爱国让她坐在自己的右边肩膀上。    宽大的膀子承载着六十斤的叶丽丽,不算太违和,但走起来的时候也相当费力。    叶秀娟没心思看那些,她带着王饱饭穿梭在人群里卖水果糖跟巧克力。    这些是她托宁宛在帝都捎的,县城没巧克力,也没有她卖的这类水果糖。    卖出去一块赚一分钱,一天下来,也不少卖。    傍晚,城里还有花灯看。不过天气冷,宁宛不放心孩子,下午时候就先跟着叶超回家。    大房一家三口也要回去,小猪蹄一整天看不到牛金芳兴许会闹。    叶亮、叶秀娟没提前回,说是跟着张福邓梅花两口子一起。村子里的其他社员也有暂时不走的,倒是不担心他俩丢了。    回去的路上,结伴步行,时间好像全都放慢了。    这种温馨的感觉,是宁宛上辈子都不曾感到的。    天彻底黑下来时候到家。    宁宛换了干净衣裳,在西屋里给小笼包小蒸饺喂奶。    叶超不用去做饭,坐在床边守着。    “阿超,之前咱俩写的手稿,你打听打听现在出版的行情。”    宁宛记得这一年开始,文学作品开始给稿费了,就是忘记了从几月开始。    问菜古玉,菜古玉表示,因为是平行世界,很多东西有所改变,要以实际为准,问一问比较踏实。    叶超明白宁宛的意思,这也是他之前盼着的。    他现在虽说涨了工资,但是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,叶超还是希望主业之外再多赚一些。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