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美食发家从七零开始 第38节  (第2/2页)
到现在了,我给他做了,他又不肯吃,非要是你们做的。”    “要是不方便说就算了。”    姚娉婷目光落在宋满冬身上。    菜煎饼是她们看着宋满冬做的,可真要她们说,也说不出个所以然,现在她回忆起来,就感觉很简单、很随意。    “没什么不方便说的。”宋满冬明白她来意,便自然跟张大娘讲述起来步骤。    张大娘寻思,她做的跟宋满冬做的也没区别啊。    她还多放了好几个鸡蛋、一勺白面呢!    可那煎饼她也没吃,就孙子二娃吃了,一时间拿不准是二娃在胡闹,还是宋满冬对她藏着掖着。    宋满冬瞧见她脸上的犹疑,也多少明白问题在哪儿,她主动道,“大娘你现在有做好的煎饼没?我帮你看看。”    “哎!好!”张大娘一脸喜意,“我回去给你拿!”    她说着便飞快转身,直奔外面走去。    姚娉婷在脑海里复盘了一下菜煎饼的做法,积极起来,“要不然晚上我做煎饼试试?”    她们七个人只靠宋满冬一人做饭,不是长久之计。    昨晚就商量过了,现在跟着宋满冬学烧火做饭的是她和徐清。    陆许山挑水,赵胜男宁愿挑水也不学做饭。    方宛和江志农一个赛一个不靠谱,方宛不识菜,江志农不敢动刀,只好先安排打扫屋子。    不过要是她跟徐清学会了,三个人轮流做饭洗碗也可以了。    宋满冬沉默了一下,“过几天再说吧。”    姚娉婷这么积极是好事,但他们现在实在没有多余的菜和粮食可以供她和徐清挥霍。    姚娉婷担忧,“可是现在又要上工又要做饭,你一个人也太累了。”    她看向徐清,徐清想了想,“我可以炖汤。”    宋满冬却没有什么不适应的,“我从前比这还忙,学做饭不急于一时。”    比起她们不会做饭,宋满冬更怕她们浪费粮食。    宋满冬思索了一下,提议道,“你们要是想帮忙的话,可以先把对面的菜地翻一下,这几天打听了哪儿买菜种的,买来就可以种上。”    “翻地?”姚娉婷朝对面的空地看去,对这个词并不熟悉。    “这个我会!咱们院子里的菜地应该有一两年没种了,得把地翻一下,然后混点儿肥料,才好种菜。”    江志农站了出来,“我跟我爸妈他们种过别的,不过我们没有肥料。”    宋满冬说道,“等会儿问问张大娘吧。”    “也对。”江志农点点头,这事儿还得靠大队上的人,他们想再多,不如问一句。    他觉得自己终于有了发光发热的地方,精神抖擞的跑去找锄头了。    张大娘拿煎饼迟迟不见回来。    宋满冬也不干等着,看了看张大娘拿来的菜,很快有了决断。    红苋菜做饼,蒲公英泡水,紫苏做酱。    其他的除了马齿苋还有几样宋满冬也叫不上名字的菜,不过她知道能吃。    绿叶菜还得趁新鲜吃,宋满冬挑出一部分洗干净准备做菜饭,余下的打算等晚上或者明天做菜包子。    菜饭一般是用青菜来做,梗和叶子都切的细细碎碎的,用猪油略微翻炒一下,等米饭蒸熟,再把青菜放进去拌匀。    既有菜的清香,又有米香和油香,青菜的爽利从中作和,香而不腻,爽口利齿。    单吃饭就能不知不觉下肚一碗。    若是有腊肉腊肠放进去更好,宋满冬的箱子里也确实有几根,但她没舍得放。    往后还有几个月呢,不能现在就敞开肚皮吃。    替换青菜的野菜也是精心挑选过的,不能全是菜叶,须得有菜梗,这是菜饭的点睛之笔。    焖锅的菜梗熟而不烂,牙齿咬下去有清脆的响声,搭配软糯的米,口感丰富,回味无穷。    至于下饭菜,宋满冬打算做麻婆豆腐和地三鲜。    地三鲜一般是要过油,炒制挂酱后会更香,但没油有没油的做法。    土豆、茄子、青椒压在锅上,用火烤到表皮焦黄,再盛出备炒。    麻婆豆腐重在调味,宋满冬把自己从前做的酱都带过来了,问题也不大。    豆腐泡上水,宋满冬迟迟不见张大娘过来,疑惑了一下,不过也没时间细想,继续起锅烧菜。    等豆腐下了锅。    宋满冬才听见外面的动静,她没工夫去看,先给豆腐调了味。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