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36节  (第2/2页)
余万河款以外,为平民愤民怨……聆天台还要再上捐白银一千万两,用作赈灾筑堤。”    一千六百万两白银!    好多钱啊。    被强行唤起加班的江玉珣,瞬间来了精神。    他手指不由一顿,墨点随之重重地砸在了纸张之上。    ……虽然早就知道聆天台有钱,但江玉珣也着实没有想到,少司卜竟然能一口气吐出整整一千六百万两白银来。    这么多银钱,不只够筑堤,整修整条怡河都绰绰有余。    话说至此,天子总算慢慢睁开了眼睛:“少司卜果真仁爱、为民着想。不过此事还不着急。”    江玉珣忍不住低头,强忍着笑意。    筑堤一事已迫在眉睫,怎么可能“不着急”?    应长川这样说,十有八九是想多敲聆天台一笔。    果不其然。    玄印监不知从哪里取来一个上圆下方的玉器,轻轻地放在了桌案上。    这是用来祭祀的礼器“青圭”,雕刻精美的暗纹下,隐约可以见到一点泥污——它随太仆一道沉入怡河,方才捞出来不久,污泥还未洗净。    应长川看了那青圭一眼,轻笑着摇头说:“待查清太仆赠予大司卜多少财物后,再说也不迟。”    太仆罗启荣死得极其突然。    应长川早叫人去他家翻了个底朝天。    现在连账本都找到了,怎么可能算不清他给大司卜上贡了多少钱?    ……想来明日一早,大司卜收了修堤款的事情就会传遍昭都。    商忧之所以今晚便急着上捐白银,就是想要尽快作出补救,显示出自己的态度。    这可容不得耽搁。    他咬牙道:“此事由聆天台来查,或许比陛下查更为方便。如今正值汛期,修堤、赈灾都不容耽搁……故而,聆天台可先替大司卜赔偿白银四百万两。”    二者相加,便是两千万两。    应长川终于笑了起来,他不置可否:“时间不早,少司卜去歇息吧。”    终于够了。    商忧总算长舒一口气,略为艰难地从席上站了起来,他朝应长川点头行礼道:“是,陛下。”    末了便被玄印监带出了朝乾殿。    盛夏的羽阳宫空气粘热,出门后商忧忍不住深吸一口气。    可怎么也不得畅快。    “走。”他冷冷地看了身旁巫觋一眼,快步向后殿走去。    “明日一早,便回聆天台……带两千万两白银至此。”    “是,司卜大人。”    说完这番话,商忧忍不住用力攥紧手心——两千万两白银损失固然不小。    可是对聆天台而言,待明日大司卜的事传出,真正的灾难方才到来。    ……    想到马上就能有两千万两白银,江玉珣现在可是一点也不困了。    朝乾殿内灯火略为昏幽。    少司卜走后,江玉珣忍不住拿起桌上的白宣,对着月光看了一眼。    确定纸上记的真是两千万两后,才心满意足地放下手中东西。    “爱卿这是在做什么?”    “回禀陛下,臣想确认一下少司卜要上捐多少银钱。”    时间不早,但应长川似乎并不急着走。    他轻笑道:“爱卿认为他给得多吗?”    “两千万两白银自然不少,对聆天台而言也是如此,”江玉珣顿了顿说,“但若是能为聆天台续命、向陛下投诚,则一点也不亏。”    聆天台根基深厚,的确不是一时半会就能铲除的。    但大司卜的事传至民间,必定会大伤其根基。    为了挽回声望,商忧定会出手捐款捐物。    与其直接捐给百姓,不如“上捐”给朝廷,还能一举两得。    想到这里,江玉珣不由轻声感慨道:“他的确比大司卜聪明不少。”    玄印监不知何时退下,转眼朝乾殿内只剩下江玉珣与应长川两人。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