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国师 第125节  (第2/2页)
杀人屠夫燕王,而是如同尧舜那般的圣主明君!    在这种全体官员狂欢的环境下,大皇子说,袁真人上书声称,自己曾经在海外游历时,发现过炼制化肥仙丹所必需的主材料。    当时不知道这种材料的珍贵价值,如今建议为了扩大化肥仙丹的炼制产能,朝廷应该派遣水师前往探索。    而且,袁真人还说,在海外更远处,有记载说明炼制化肥仙丹的各种材料,都会分布在哪里的海岛上。    而大皇子则就此提议,朝廷要扩建水师、码头、船厂,并招募更多的水手、工匠,来出海获取炼制化肥仙丹的各种材料。    得到了实惠的衮衮诸公,几乎是以一种大明开国以来从未见过的高效率,全体赞成了大皇子的提议。    于是,计划持续五年的拨款造舰项目,就这么上马了。    而就在外面的世界处于一片狂欢的时候,诏狱里的某些人,心情却不太好了起来。    诏狱,值房。    李景隆正郁闷地大口喝着酒。    “你怎么醉成这样?”    朱高煦得了狱卒的消息,赶来值房。    一进去,就闻到了浓重的酒气,而且发现李景隆已经喝得面色彤红,距离酩酊大醉也不远了。    “别喝了。”    朱高煦劈手夺过对方的酒壶。    “给、给我喝,我、我、没、醉!”    好歹是做了这么长时间的狱友兼同学,此时的朱高煦看着李景隆,倒也没有那么的不顺眼了。    朱高煦瓮声问道:“不就是作为主使出使日本吗?怎么愁成这样?”    “不,你、你不懂。”    李景隆直接倒头埋在了自己的臂弯里,扭着脸颊冲着对方说道。    “他们,都、都想让我去送死。”    “我、问、问过日本的局势了。”    “这个局,无、无解。”    “我出诏狱,就,死、死定了。”    “没、没人,能、能帮我。”    朱高煦自然对此时日本的局势一无所知,但看李景隆这副鬼样子,也晓得应该对大明的态度是不太美妙的。    于是,朱高煦开口问道。    “你要后天才出发,明天便是姜先生讲课的时候了,你为什么不问问无所不知的姜先生该怎么呢?”    第127章 《国运论》    时间进入了九月,天气逐渐转凉。    江南的秋季,也是比较舒适宜人的,不过最近的夜晚却让人感到有些寒意。    “咕咕咕!”    清晨,当东方刚泛起鱼肚白,夜晚的寂静便被打破。    驿站外的旗杆上,停着地几只灰鸽子“彭腾腾”地窜了起来。    远处几匹军马,顺着官道南下,一路来到了这里。    一位七旬老将军跳下马来,身边孔武有力的亲兵立刻把他扶住,却被老将军随手一挥,就推出好几步远。    显然这位背上没插旗的老将军不是花架子,年事已高身体却极为硬朗。    此人正是洪武朝镇南将军,奉天翊运推诚宣力武臣、镇远侯顾成。    顾成年轻时追随朱元璋打天下,乃是江淮操舟儿,生来魁梧伟岸,善使马槊满背纹身,便如三国时甘宁的那般人物。    其人勇武自不必多说,有一次朱元璋的渡船搁浅在沙滩上,情况紧急追兵甚近,顾成竟然直接背船而行,疾步如飞,年轻时膂力绝对不逊朱高煦。    更准确地来说,顾成就是朱高煦的究极进化版本。    因为在随后的岁月中,顾成锻链出了出色的指挥能力和作为主帅的能力,在真定战败被俘后,燕王朱棣更是上演了“义释顾成”的戏码,从此以后,顾成便作为实际意义上的北平主将,指挥城防调度,挡住了李景隆不计代价的猛攻。    嗯.每次提到靖难,李景隆都是背景板。    老将军抬头眺望远方,神情有些缅怀。    “好多年没回来了啊.”    说完之后,老将军顾成大步向着驿站走去。    在他身后,一众亲卫跟随其后。    “顾老将军?您可算回来了!”    门后的驿丞看见老将军,顿时露出惊喜的神色,显然是相熟的人。    “嗯!”    顾成点点头,然后对身旁的亲卫吩咐:“你们几个人先去客房休息一会儿,然后给马添点豆料。”    
    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