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450节  (第2/2页)
。”    “另外。”    “你对尘世的看法太浅显了。”    “世上一直有个说法,叫做‘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’。”    “事务府的官吏,你都有所接触,对他们的才能当是有所了解,他们都算得上是有能之人,而能为他们信任,并愿意为此举荐的人,又岂会真就那么差劲?”    “尤其他们生活在底层,最为市侩现实的地方。”    “仅仅付出一些斗食小吏的官职,便让原本摇摆不定的能吏,彻底的倒向朝廷这边,这笔账无论怎么算都是赚的。”    扶苏若有所思。    他苦笑一声,拱手道:“扶苏受教了。”    嵇恒淡淡的摇摇头。    他凝声道:“你过去一直生活在皇宫,虽有跟外界接触,但毕竟身份摆在这,又有多少人敢不讨好你?所以你认识到的社会,始终跟现实是有一定偏差的。”    “天下从不是只有打打杀杀。”    “更多的是人情世故!”    “只是对于帝王家而言,人情世故,本是没有必要的,但有时迫于形势,又不得不做出一定的妥协跟退让,所以人情世故你可以不精通,但一定要懂。”    “手中无剑跟有剑不用是两码事。”    扶苏在心中咀嚼着,嵇恒说的这句话。    也是豁然开朗。    嵇恒缓缓站起身,负手而立,望着高挂天边的皎洁明月,淡然道:“对于大秦而言,从立国之时,选择大破大立,这就注定了前路会很艰难,想要真正完成改革,需要做很多的事,也需要付出很多的心力,就上升渠道而言。”    “大秦当践行的是‘朝为田舍郎,暮登天子堂’。”    “朝为田舍郎,暮登天子堂。”扶苏在嘴里念叨了一句,眼睛瞬间一亮,之前他还有些迷迷糊糊,一知半解,但听到这句话,瞬间豁然开朗。    也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。    这才是大秦今后要走的道路。    扶苏神色激动。    他在嘴里不断咀嚼着,越咀嚼越感觉正确。    良久。    扶苏也是慨然道:“先生果真是真知灼见,寥寥数语,便直接为扶苏扫清了前路,万幸扶苏有先生指导,不然不知多久才能明白此中道理。”    “扶苏感恩。”    扶苏朝嵇恒恭敬行了一礼。    他现在对嵇恒越发佩服了。    从这句话,扶苏就明白,嵇恒从始至终目的都很明确,也一直都有所针对性,而且走的还异常坚定,他这一两年的所作所为,都是为实现这句‘朝为田舍郎,暮登天子堂’。    而这也跟军功爵的初衷相契合。    或许最终能够出仕的人,并不会有军功爵那么多,但至少大秦会给与底层上升渠道,给与他们向上的空间,而非是像现在一样,朝廷的功臣集团,地方的豪强士人,彻底把持了官吏渠道,让底层人终其一生都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。    而且还要不断忍受各种增赋加租。    这让底层民众如何没有怨念?    随即。    扶苏脸上的激动之色就淡去了。    因为若真这么做的话,面临的阻力也将无比的大。    扶苏重新坐回席上。    他低垂着头,在脑海沉思着。    最终。    他毅然的抬起头,眼中露出一抹冷冽。    朝廷的功臣集团,本就居功自傲,而且一直暗中破坏法度,他早就心生不满,何况在嵇恒之前的建议中,也早早明确了,这些功臣集团,最终大部分都要清理出朝堂的,至于地方的豪强士人,扶苏更加不放在心上了。    大秦给过士人机会。    立国初便设立的博士学宫。    但这些名士、贤士,可曾有过半点在乎?    而且大秦非是弃士而不用,而是选择取士于众,或许底层读过书识的字的人没那么多,他们的才能也没有士人那么全面,但底层的官吏真需要那么有才能?    显然不是。    大秦真用的了那么多名士?    自然也不是。    既然如此,那舍弃所谓的名士,又有何影响?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