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478节  (第1/2页)
    “刻舟求剑……”陈平低声喃语。    他抬起头看着似笑非笑的扶苏,又看了看这篇寓言故事,心中陡然浮现了一个想法。    他正襟危坐。    重新梳理起了一件事。    知识的重要性。    过去天下,士大夫之所以是士大夫,贵族之所以为贵族,究其根本,就在于士大夫跟贵族掌握着知识,准备说是垄断了知识。    只不过随着周王室衰弱,天子失官,学在四夷。    大量知识外泄。    继而造就了诸子百家的辉煌。    在诸子百家辉煌的时代,原本那些没机会接触知识的人,也渐渐得到了门路,能够知晓到过去根本没机会接触到的知识,在诸子的启蒙下,越来越多人得到了机会,不少为士大夫垄断的知识,渐渐流落到了底层,因而促就了‘士’的繁荣。    而后更是造就了豪强的诞生。    但贵族依旧高人一等。    原因何在?    便在于对知识的垄断。    天下自古以来公认的财富就两样。    土地跟知识。    自大争之世开始,世卿世禄的局面被打破,贵族对土地的垄断也渐渐出现缺口,随着战争频发,士大夫跟贵族迭代很快,有不少贵族衰落,也有新兴的士大夫崛起,继而造就土地被不断分割,只不过随着天下形势明朗,以及秦廷的大肆打击。    原本掌控在贵族手中的田地,很大部分落入到了豪强手中。    但这其实只是明面上的。    因为豪强一定程度上是依附贵族的。    原因就在于知识。    这个天下从始至终都是士大夫在控制着知识,也控制者知识的解释权。    虽然天下出现过诸子百家,也出现过很多能人、贤者,他们的出现,对天下知识传播进行了极大的促进,但随着七雄格局的出现,天下整体实则是趋于稳定了,而诸子百家传播出去的知识,在经过这百余年时间,再度向上聚拢了。    只不过秦灭六国时,再度打破了这个稳定。    他及在场不少士人,都是借此机会,才得到了读书识字的机会。    但就实而言。    经过这十几年的沉淀聚积,对知识的控制权解释权,兜兜转转又回到了贵族手中。    在外传播的已很少了。    土地跟知识,从某种角度而言,前者是财富,后者是保障财富的。    过去士大夫为何高高在上,便在于形成了土地跟知识的双重垄断,继而造就了在地方权势的垄断,现在土地的垄断被打破,流落到了地方豪强手中,但知识的垄断并未被打破。    依旧被牢牢的掌控在士人手中。    豪强控制着土地。    但很多时候却要请贵族的人来算账。    豪强在天下动荡中,能得手的只有识字的机会,但算术方面,一直以来都为贵族牢牢掌控的,并未对外泄露多少。    秦制之下。    士人大多背离。    原本的诸子遗风,基本被摧残殆尽。    士人这些年之所以有恃无恐,便是因为大秦必须要依仗他们,因为他们掌握着知识,也掌握着很多知识的解释权,正是有着对知识的绝对垄断,才造就了秦不得不大肆启用关东官吏,虽下令焚书,却不敢真的对儒家赶尽杀绝。    原因便在于此。    只是现在陈平感觉到了不对劲。    他隐隐感觉,秦廷好像真的开始不在乎士人了,也不在乎士人这几百年下来,通过结姻、联亲,互为表里的情况了,而是想将士人对知识的控制彻底给摧毁,让这些只局限在少部分人手中的知识,更为广泛的流传开。    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