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五八零章 办法(六千字,求月票) (第2/4页)
币制改革一旦公布,民国政府就会要求,严禁民众持有金银,限期将银元兑换成法币。 往后一切交易中使用金银,都是违法的,轻则没收金银,重责问罪入狱。 也就是说,法币改革一旦实行之后,任何一家银行都不能兑换黄金白银。 民众若担心法币会贬值,唯一的办法,只能是到四大国有银行,兑换英镑外汇。 日本人便是想利用这一点,引起民众恐慌,发生大面积的挤兑 国民政府一旦公布黄金白银强归政所有的命令之后,间谍机构便会散布谣言,称国民政府是想变相抢夺民众的财产,用废纸一样的法币,换走民众手里的金银。 真到这一步,谁不拿法币换英磅,谁特么就是傻子。 如果不是方不为提前查到了日本人有这样的计划,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真有可能破产。 因为孔祥西的币改计划当中有致命的漏洞。 民国政府币改的本质,其实还是空手套白狼和拆东墙补西墙的招数。 币制改革要想挂靠英傍,就必须有弃足的英磅外汇做为准备金。 英国人也不是傻子,不会白白把债券借给国民政府,必须有要同等价值的东西做为抵押。 但委员长连年剿匪,国民政府早已负债累累,国库里空的快能跑老鼠了。 举一个例子,三四年,国民政府的财政收入是一千五百万大洋,但当年的正常支出总额,是两千两百万大洋,差的这六百万,全都是从四大银行和江浙财团手中借来的。 这还不算,委员长为了剿匪,又从各大银行和江浙财团那里多借了六千万大洋…… 几大银行根本没这么多现银,又不敢直接拒绝,便偷偷的加印了银行本票…… 各大银行发行出去的公债和银元本票,甚至超过了库存白银的三倍…… 也就是没有合适的机会,日本人觉的成功的可能性不大,不然早就煽动民众挤兑了。 南京没有足够的黄金白银做抵押,币改怎么进行? 孔祥西想出了一招:一半用金银抵押,一半拿国有资产抵押。 先是集中了四大银行和国库内的所有金银,又从江浙财团手里借贷了一部分,但也只凑够了五千万两白银。 孔祥西又说服委员长,出让各种利益,做为抵押,再加上这五千万两,从英国总共借贷了价值一亿两银元的外汇,用来实行币制改革。 第一步成功了,有了施行法币政策的准备金。 第二步,就是让民众相信法币的价值。 刚开始实行币改,民众肯定不会相信法币的购买力,孔祥西便规定了一条,民众可以拿真金白银,先去四大银行兑换英磅。 意思是你可以不用法币,但必须把手里的金银全部交出来。 但所有的政府税收以及与政府哪怕有一丝联系的商业行为,全部只认法币,英磅美元都不收,民众自然只能再次将英磅换成法币…… 第二步也算是成功了,法币开始在市面上流通了。 第三步,孔祥西则会让四大银行加大发行力度,加快收归黄金白银国有的速度。 孔祥西的算盘打的非常好。 法币流通的越快,黄金白银收归国有的速度就越快,重复向英国抵押,再次借贷外汇的数量就越多,法币的地位就越坚挺…… 但恰恰就是这一点,让日本人瞅到了空子:打时间差。 等国民政府第一次连哄带逼的收走白银,法币刚刚兑换到民众的手里的时候,日本人便会抢先购兑四大银行这一亿两白银的外汇。 注意,是外汇,不是法币。 然后日本人立马便会散出谣言,称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根本兑不出外汇来。 民众到银行兑换,却发现谣言竟然是真的? 这是什么原因? 因为国民政府虽然利用外汇换到了金银,但用来当做法币改革准备金的外汇却让日本人先买走了。 到了这个时候,民众已无用法币兑换外汇了。 要想兑付民众手里的法币,民国政府只能再次向英国抵押借贷。 但把刚刚到手的黄金白银运送到英国,至少也要一个月的时间。 现在不是电子时代,在华的英国银行能有多少外汇储储备? 谁敢替民国政府兜底,日本人就敢把他给挤兑破产了。 为了不使民众对民国政府彻底失望,民国政府只能先把法币兑成金银。 只要到了这一步,民国政府的法币改革计划算是彻底泡汤了。 日本人的计策还不止如此。 借法币改革失败的风潮,日本人会煽动民众,挤兑各大的银行本票和之前发行的代表银元的纸币。 民国政府和各大银行根本无法全部兑付之前发行出去的所有本票…… 就算逼不到让国民政府财政破产的地步,也能试图逼迫国民政府答应只用日元做为法币改革的准备金。 但问题时,因为种种原因,从三一年开始,日本禁止金银出口,所以在国际外汇交易当中,日元被列入不兑换纸币,连法币都不如…… 除了日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