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我真不会演戏啊 第46节  (第1/2页)
    他也凑进去领了一份。    是笔记本,和做工考究的钢笔。看样子,至少几百块钱。    正在那上面划,因为太硬,没有灌汁润滑,刺穿了薄薄的纸张,使之产生褶皱。    听到人喊他名字:“方沂。”    是万人迷。    “方便来一下吗?”    方沂把住那钢笔,笔头朝外。    难道。    莫非。    要刺了吗。    “有人要见你,我是代为引荐。她是澄甜娱乐的。”    “刘真真。”    万人迷道。与此同时,方沂想起了拍广告时遇见的经纪人。    第60章 下一次】    “我可能和国内的其他经纪人不一样。”刘真真开门见山。    “目前的经纪人,说是经纪人,其实就是打杂的,是资源掮客,不知道怎么打造艺人,不提供‘定制化’的服务,让你们凭本事去争。”    “但是,本事不等于价值。”    “有价值,也不代表能兑现价值。”    刘真真拿出报表。    说的是最近的明星解约潮——以国内民营影视企业的龙头代表,华夏影视为例,新世纪来,超过70名艺人选择解约,合伙开公司,或者办独立工作室。    但这些工作室,仍与原公司藕断丝连,处处受掣肘。    比如不可提之冰冰,08年开办个人工作室之后,得到保利华艺的干股认购承诺,然而,很快发现是忽悠,别说干股,连看好的角色都拿不到。    先后在《花木兰》,《如梦》的女角竞争下惨遭淘汰。    还是要做把握得住的事情啊。    “我希望给你提供的,是全方位的‘定制化’服务,而且,我本来只希望与已经成名了的艺人工作,包装他们,更上一层楼。”    方沂问:“我成名了?”    刘真真点头,“你比较特殊,你没有我,也会成名,我只是提前来。”    “原先还不确定这件事情……你拍广告后又接了几次戏,我都找来看了,就确认了。”    方沂两手扣住,静静的听。    这次的刘真真,姿态比上次放得要低得多。    但,艺人是不是真的需要经纪公司管着呢?    未必。    经纪合约,实际上是一种交易,通过对艺人自由和个人权利的让渡,取得所需要的相关资源和便利。    因为艺人在大多数时候,都如同高木想的一样,当他们自身不产出资源的时候,无论如何,也只是不同等级的工具人,需要等待被“安排”。    方沂问,“假如我的个性化服务,就是不要麻烦呢?”    刘真真愣住,“什么意思?”    “就是,我想拍的时候就拍,不拍的时候就不拍。”    刘真真笑,“那你适合单干,自己吃饱,全家不愁。或者……”她眼珠子往上翻,显出思考的样子,“你是老板,你就可以从实力的地位出发,进行抉择了。”    “你说的有道理。”    方沂站起身,打算退场。    刘真真还想做努力,“方沂,我看到你才大一,怎么心思已经和那些四五十岁功成名就的艺术家一样,宁缺毋滥。”    “说明我有底气吧。”    刘急了,“你的底气是什么?”    方沂绕着她转了一圈,像跳芭蕾舞一样,给人看清楚每一分线条。什么话也不多说。    然而,刘真真却明白了。    ——————    柳蜜从报纸上刷新闻,听得了方沂在横店,原来是《新三国》的小主演,趁着方沂还没离开,约他出来相见。    “方沂,你就在横店,却不来找我探班,这不对吧。”  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