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54节 (第2/3页)
马的朱高煦和步行的百余名太监。 骑在马背上,朱高煦并没有觉得朱元璋对自己薄情。 从与朱元璋相处的这一个多月以来,他渐渐发现朱元璋这人之复杂,远不是他能揣测的。 他到现在都看不清,朱元璋对自己的态度到底是怎样,反而在日渐了解中,对他发自内心的感到害怕。 有的时候朱高煦都在想,自家那个大伯居然能扛着这种压力,一路陪着朱元璋走到三十七岁,这是何等的不容易。 换做他,恐怕都熬不到三十岁,估计就得被逼成神经病。 想到这里,朱高煦只能眼观鼻、鼻观心的骑马赶路,而相比较他的缄口,大辂内的朱元璋则是通过窗户的缝隙,偷窥着朱高煦的举动。 一旁的郭英似乎早就看过这位洪武大帝滑稽的一面,因此并未感到奇怪。 过了许久,朱元璋才收回目光,转身坐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,脸上表情复杂。 “我这双眼睛阅人无数,就没有我看不透的人。” “唯独这小子,我是怎么看也看不透。” “郭四,你说我这孙子变化是不是有点大?” 朱元璋询问起了郭英,而对于他的问题,郭英也面露思考,片刻后才点头道: “回陛下,不瞒您说,臣之前也远远的看过这位殿下,那时觉得这位殿下的性情乖张狠腹,一眼便能看透。” “倒是今日忽的再看,却是觉得换了一个模样,瞧着他一举一动都如履薄冰。” “说句不敬的话,臣都以为陛下您之前是不是把这位吓出什么病来了……” 第80章 紫金山下 马车内,郭英说着大不敬的话,但朱元璋却并不以为意,反而轻笑: “他不是被我吓到,他那是自己吓自己。”朱元璋瞥了一眼车窗,虽然看不到什么,但他却能大概想到朱高煦的模样。 此话落下,他也不再与郭英讨论朱高煦的事情,转而是说起了关于徐达、常遇春等人的一些事情; “不说这些,说说你之前和天德他们北上打仗的一些趣事,我还没听够。” “是……”郭英见他不继续说下去,也只好顺着他的话说起了曾经北伐路上的一些趣事。 二人虽相识多年,但架不住事务繁忙,因此许多事情都不能好好聊。 相比较冯胜、傅友德等人,朱元璋更亲近汤和、郭英,尽管他们的能力不如前二者。 不多时,车厢内便传出了爽朗的笑声,而随车前进的朱高煦则是脑中想着这些日子学习的一些东西。 等他回过神来,他已经随着队伍走过了内城朝阳门,拐弯向着北边的紫金山前进。 来到外城,尤其是越过了护城河、城门集镇后,映入眼帘的便是大片稻田和正在劳作的农民。 或许是因为这条道路通往紫金山,因此即便只是夯土路,但却十分平整,没有什么坑坑洼洼的地方。 那些田间的农民瞧见车队,有的隔着老远作揖,有的干脆背过身去。 秋高气爽的日子里,秋风徐徐而来,稻田便如一张黄绿色的地毯般起伏,尤其好看。 “再过些日子就要收割了吧。” 徐增寿忙完了事情回到大辂旁,朱高煦见状也眺望稻田询问他。 “如今稻子还未全黄,估计八月初就会全黄,到时候就可以准备收割了。” “不过这也看天气,如果老天赏脸,能熬到八月末的话,那收成能达到每亩二石七八。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