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第44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44节 (第3/3页)

淫巧技”,不过现在时代变了,真是不敢了,全国到处都在研究如何设立新学堂学习西学。

    袁世凯对此就很积极,甚至在自己的北洋常备军中都设置了不少学堂。

    虽然上阵打仗用不了多少知识,但是啥都不懂那不就是傻帽,指挥起来也不方便。

    李谕曾经的同学有学土木工程的,高中毕业后出国参与工程建设,那位同学去的就是阿联酋的阿布扎比。很多人可能知道阿联酋的迪拜,但其实阿联酋的首都是阿布扎比。

    当时建造阿布扎比的财政大楼和机场附属项目,国内带过去的人肯定都是技术工种,工资都很高。

    至于干活的劳务队,肯定不能再用国内的,否则成本就控制不住。所以劳务队基本都是印度、巴基斯坦、孟加拉等南亚过来的。一个月工钱2000rmb,这些人高兴得简直要疯。

    曾经那位同学给他抱怨过多次:不少阿三真的是太难教了,手把手教都教不会!而且又懒,加班是不可能加班的,上班不磨洋工已经谢天谢地,总之远没国内的劳务队好用。

    无论在什么领域,懂点文化真的都是很有用的。

    当年抗战时期咱们也是不遗余力在部队中扫文盲、教文化,都不是白教,战斗力提升极为有用。

    袁世凯曾经虽两次名落孙山,没能考上功名,但他一步步从基层爬上来,对于军队建设心中很有谱。今天他身后的两列北洋常备军,就是如今大清最强战力。

    本来他的部队是归荣禄管,属前、后、左、右、中五军的右军,也是其中唯一的新军。

    两年前袁世凯带着自己的武卫右军移防山东。

    然后……然后剩下的四军全被入侵的八国联军击溃了。

    袁世凯当时参与东南互保,嘴上答应派3000人北上勤王,不过最后还是按下了命令。

    如今他手里的部队就是大清唯一的王牌,地位自然嗖嗖往上涨。

    这都是实权的东西,袁世凯属于官场老油条,后来慈禧想让他加入军机处,袁世凯都很不乐意,不对,应该说压根已经看不上军机处。

    像是曾国藩、李鸿章也都没有进过军机处,并不妨碍他们的地位。

    第七十五章 聚餐

    载振一行人刚下船,对面的袁世凯一声令下,竟然响起了军乐。

    原来他还带了一支几十人的军乐队奏乐,真是蛮隆重。

    袁世凯笑呵呵迎过来:“振贝子辗转万里,巡游列国,不胜辛苦!”

    “辛苦倒是不辛苦,有劳袁制台亲自迎接。”载振指着他身后的乐团,“这都是你搞的?”

    袁世凯得意道:“正是!只不过现在曲子不多,能练好一两首就不错,西洋诸般乐器学起来听说还挺费事。”

    载振点点头:“何不用上咱们的丝竹管乐,金钟鼓呐?”

    载振思维还真是跳跃,竟然想要用这些当做军乐团的乐器。

    袁世凯顿感愕然,耐心解释了一下:“振贝子,既然是学习洋人的军队,这些礼制自然也都要遵从人家的制度。”

    “有点道理。”载振看着袁世凯的新军,“洋人的玩意确实有点说法,这次我也算开了世面。”

    袁世凯身后站着几名军官,李谕当然认识,紧跟着的是徐世昌,然后北洋三杰悉数到场:“北洋之龙”王世珍、“北洋之虎”段祺瑞、“北洋之犬”冯国璋。

    人群中隐约还看到了张勋、曹锟的身影。

    天津是北洋的地盘,大半个北洋的高层都来了。当然,除了北洋的军官,天津海关道唐绍仪自然也亲来迎接。

    按说本来不需这么隆重,以袁世凯的心机,这么做肯定有他的目的,很可能就是想拉拢拉拢载振,或许朝中这段时间有什么新的变故。

    袁世凯道:“我在军中略备薄酒,为使团接风洗尘,还请振贝子及使团一同前往。”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