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124章 (第1/1页)
魏氏只得退了出去。 这天晚上终究是个不眠夜。 暮春雨水多,半夜又下起雨来,淅淅沥沥嘈得人睡不着。 沈映蓉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,不可置疑, 她确实被萧煜引诱得有点心动。 跟情爱无关,只跟现实取舍有关。 他确实是做了功课的, 知晓她清醒冷静,便替她权衡出最好的结果退路。 怕她念家,便应允把父母幼弟接到京中陪伴。 怕她不愿处理府中复杂的人事,便分家出去单独住。 怕她再重蹈覆辙,便提供人脉让她在京中建立自己的生活圈子,施展才华。 怕她不敢把希望寄托到男人身上,便提前许给她放妻书,解除后顾之忧。 屏弃门户的阻拦,他确实有在筹谋未来。 而那个未来,不是把她养在后院做金丝雀,是让她飞出去,做长青居士。 这是吴阅不曾有的高度,更是她不曾想过的企及。 就算她曾虚妄过,也因为是女儿身终止,徒留一腔幻想罢了。 但现在萧煜能托起她翱翔,也甘愿托起她翱翔。 沈映蓉有点蠢蠢欲动。 生平第一次,闯出去的欲望极其强烈,因为有人兜底。 翌日沈映蓉眼下泛青,魏氏进来伺候她洗漱,她披头散发地坐在床上,精神颓靡。 魏氏关切问:“娘子怎么了?” 沈映蓉揉了揉眼,“没睡好。” 魏氏沉默,也不知过了多久,沈映蓉才道:“我知道魏妈妈有许多话想说,你只管说罢。” 魏氏这才道:“昨晚老奴其实想了许多,皆是跟娘子的前程有关。” 沈映蓉“嗯”了一声。 魏氏接着道:“如果,老奴说如果,萧四郎真能说服家中长辈娶娘子,你是否愿意?” 沈映蓉懒懒道:“不知道。” 魏氏笑了笑,“想来娘子是有被萧四郎打动的,若是以往,必定一口回绝。” “你莫要取笑我。” “老奴没有,老奴是高兴,高兴娘子或许真能柳暗花明又一村。” 沈映蓉没有吭声。 魏氏严肃道:“老奴觉得他说的话挺有几分道理。 “娘子回了乡,难免会与吴家碰面,老奴心里头总归不舒服,凭什么那吴阅卖妻求荣,还能安稳自得,娘子却要受这般磨难? “退一万步,娘子回乡后,若有一个好去处,心里头倒也舒坦些。若比不上吴家,只怕街坊邻里在背后碎嘴,主母听到心里头多半难受。 “老奴自是盼着娘子芝麻开花节节高,气死那吴家。 “若他们得知沈家在京城里扎根,且阿宝还进了国子监,不知得多艳羡。 “老奴是个大俗人,就想娘子打他们的脸。” 沈映蓉被她说话的语气逗笑了,“合着颜面比我是否能过好还重要了?” 魏氏:“老奴不是这个意思,就是觉得,若萧四郎真能做到他口中的承诺,娘子不妨多给自己一条退路。” 沈映蓉:“我明白。” 之后几日萧煜都一门心思说服她,让她给他一个机会,也给自己一个机会。 赵三郎也客观劝说一番,觉得那小子诚意是拿出来的。 沈映蓉摇摆不定。 往日她那般笃定自己不会跟萧煜走到一起,现在却有些迷茫。 她没有信心去面对萧煜口中的未来,可同时又期盼着能闯出去。 现在父母没在身边,不能给她很好的建议,这个时候李二郎似乎也理解她的难处,说道:“若沈娘子实在拿不定主意,李某倒有些话不知当讲不当讲。” 沈映蓉做了个“请”的手势。 李二郎正色道:“婚姻大事,父母之命媒妁之言,虽说自己拿主意是好的,可有时候听听长辈的话,也有益处。 “如今沈娘子的爹娘远在宜州,在八字没有一撇之前,与他们提起也无意义。 “依李某之见,既然萧四郎打算请钟家做官媒牵线搭桥,沈娘子不若问问夫人他们的意见。 “此举有二,其一是他们在京城,自然清楚日后沈家的前程该如何筹谋。 “其二则是钟家惦记沈家祖辈旧情,既然愿意冒着得罪萧家的风险出手相救,想来也是盼着沈娘子能过得如意。” 这番话很有一番道理,沈映蓉细细斟酌。 他确实说得不错,萧煜能否说服家中长辈还是未知数,并不适宜惊动父母。 既然萧煜想让钟家出面,那听听他们的意见,似乎也不失为一个稳妥的法子。 最终沈映蓉思虑再三,决定豁出去放手一搏,应允了萧煜给他一次机会。 她冷静地把自己的顾虑一一摆开来谈,在萧煜眼里皆不是难题。 最后萧煜当着众人的面先写一份放妻书,沈映蓉才觉得心里头踏实了些。 双方协商妥当后,方安继续留在这里,赵三郎则先同萧煜一起回京。 送他们走的那天,萧煜重重地拥抱沈映蓉,临走时又嘬了她一嘴,她嫌弃地擦脸。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