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人在大宋,无法无天 第17节 (第2/2页)
。 赵祯平静地站在那里,什么话都没有说,但身躯却微微抖动。 满江红,满江红。 他握紧了拳头,倏地轻叹一口气。 九十一年后的靖康变,北宋的灭亡,原来是这样。 皇帝被俘虏,百姓遭杀戮。 连帝姬都被人强暴。 堂堂大宋,就此只能割据南方。 令人扼腕! 最可怕的是,堂堂大宋,一千多年后,是软弱无能的象征。 纵使赵家皇帝再割地求和,粉饰太平,也依旧遮掩不住那青史一笔,给他们留下的骂名。 赵祯眼角,流下了泪水。 他这次拳头上青筋再次暴跳,不再是因赵骏辱骂他。 而是他能够从赵骏朗诵《满江红》的情绪当中,感受到那靖康耻的屈辱有多让人绝望。 愤怒,悲恸,怒其子孙后代的不争,种种情绪在赵祯脑中盘旋。 最后全都化为了一声叹息。 诚如赵骏所说,大宋的皇帝,都是废物。 武功也只有太祖够格。 朕只有文治。 若是让朕想着强兵富国,打败强大的辽国西夏,以及后来的金国,恐怕…… 难道朕真的不能改变大宋的命运吗? 不。 一定还有办法! 赵祯看了眼赵骏,心中已经有了答案。 他转过身,毅然决然地迈出了房屋,向着观稼殿去了。 第17章 吕夷简栽跟头 观稼殿内,气氛陷入沉默。 雨早就停了。 正是凌晨三四点钟,接近上早朝的时分。 外面漆黑一片,后苑竹影森森,清风吹得殿前的稻苗随风摆动,传来沙沙作响的声音。 殿中无人说话。 按照以往惯例,从赵骏那听完之后,他们都会来这里小待片刻。 有的时候是为了商量未来的方向,有的时候则是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,还有的时候……是赵祯要砸东西发泄。 但今天众人却一改往常畅所欲言的气氛,而是变得十分沉重起来,因为官家现在的心情很不好。 “陛下。” 吕夷简先发话道:“臣弹劾范仲淹居心叵测,故意引导赵骏陷害微臣。” 范仲淹冷笑道:“我居心叵测?没听到赵骏说了吗?要想让大宋不灭亡,就要进行改革。你阻挠改革,不就是在贻害大宋?” 吕夷简马上说道:“臣没有阻拦改革!” 至少现在没有。 “是,你现在没有阻拦改革,那是因为我还没有开始改革。” 范仲淹马上道:“官家如此信任你,你却要毁害大宋,吕夷简,你才是朝廷最大的奸臣!” “你胡说!这跟我有什么关系?” 吕夷简大怒。 范仲淹反驳道:“这是赵骏说的,难道有假吗?” “陛下……” 吕夷简大急,正想解释。 “够了!” 赵祯猛地拍桌,双目猩红地看着他们道:“朕的大宋就是被你们这群废物给害了,再过九十一年,大宋就要灭亡,连公主宗女都被敌人羞辱,你们却还在这里勾心斗角,还有没有人把朕当一回事!” 众人顿时不自觉缩了缩脖子。 仁宗的脾气向来都是温文尔雅,几乎从不发怒。但今日不仅发怒,还竟辱骂他们是废物,这可比赵骏一口个废物可怕得多。 因为赵骏是后世的人,他一不知道自己现在的处境,二来他本身是站在后世人的角度看问题,所以自视更高一点,上帝视角来说,评价他们不行,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。 但赵祯却本身就是赵骏嘴中历史里的人物,而且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赵骏也归咎于他身上,因而按理来说,赵祯本应该虚心接受,没资格发脾气才是。 可官家却偏偏发脾气了。 在场的都是宦海浮沉多年的老妖怪,又怎会听不出来? 这是赵祯对他们党争的极力不满。 按照赵骏的说法,正因为仁宗朝党争,导致庆历新政的失败,间接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,让三冗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,最终北宋灭亡。 大宋要亡了。 怎能不令赵祯火气上涌? 过了好一会儿,范仲淹才沉声道:“官家也听见了,大宋要想长久,三冗之患,就必须要解决。而要想根治三冗,则必须先整顿吏治,臣的改制并没有错,错的是有小人暗中阻拦新政罢了。” 他虽未点名道姓,但这跟点名道姓也已经没什么区别。吕夷简更是脸色通红,想要反驳,可赵骏说的名单第一个就是他,反驳终究是无力。 “吕相。” 赵祯扭过头看向吕夷简,对他说道:“三冗之事的弊端,你也是常跟我说的,可为什么到了大事上,要糊涂呢?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