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在大宋,无法无天_人在大宋,无法无天 第368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人在大宋,无法无天 第368节 (第2/3页)

来这是民间借贷,不关朝廷的事情。

    二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,如果民间借贷朝廷赔款了,那是否就说明以后再发生这种事情,朝廷继续赔下去?

    到时候不仅会造成非法集资泛滥,反正有朝廷兜底,甚至还有人故意这么搞,故意卷款逃跑骗钱。

    所以朝廷不会管这种事情,只能出台相关法律限制非法集资,并且捉拿逃跑的犯人。

    运气好抓回来,且卷走的款项财产还在,那就好说。

    要是运气不好,百姓只能认栽。

    这个月又上来一批新的特殊案件判决公文,赵骏随意翻了两页,目光注意到里面一件案子,笑道:“没想到大宋遥遥领先啊。”

    “怎么了?”

    蒋堂纳闷道。

    “这典房制度有点意思啊。”

    赵骏指着这桩案子道:“让我想起了后世韩国的全租房。”

    这个案子是一个百姓花了房价的60%租了一套房子,按照契约,三年后房东应该把钱还给他,结果房东做生意失败,没钱还了。

    开封府于是判决,这名百姓再添大概32%的房价,把这套房子从房东那过户给他,算是以92%的房价把房子买下来。

    “全租房是什么?”

    “跟这个典房制度一个意思。”

    “韩国也缴纳大笔款项租房?那他们为啥不干脆买房?”

    “因为买不起嘛,这大笔款项还是找银行贷的。”

    “哦。”

    蒋堂点点头:“那确实跟这典房很像,也是借来的。”

    《水浒传》中说武大郎在县城租了一套宅院,他一个卖烧饼的怎么有钱租一套不错的小院子?

    就是靠类似于全租房的形势,以房屋总价百分之五十的价格租来,大概两三年后,房东会把这笔钱还给他,形成了大宋独有的典房制度。

    至于武大郎租房的钱哪里的呢?一是靠借贷,二是靠老婆潘金莲的嫁妆首饰。

    史料记载,这种方式在北宋非常流行。

    因为北宋的形势跟韩国有点像,由于经济发达,百姓都进城务工,除了首都开封以外,其余三京以及很多二三线城市也都聚集了大量务工人员。

    这就造成房价暴涨。

    到宋徽宗年间,汴梁的房价那简直是扶摇直上,普通汴梁打工人按每天100文收入来算,一个月就是3-4贯。

    可当时汴梁外城最普通的一间民宅都价值三四千贯,贵一点的八九千贯。稍微上点档子的宅子都要好几万贯,内城豪宅更是涨破天际,数十万乃至上百万贯的都有。

    苏轼为了买房卖了很多字画,还找弟弟借钱,才勉强凑足了买房款。他弟弟苏辙当了宰相,一直到七十岁都还在租房子住。

    显而易见,即便是最普通最外围的民宅,普通人也要不吃不喝上百年才能买到。

    由此就催生了租房业务的繁荣。

    这典房制度就来源于此,后世韩国的全租房业务似乎是全球首创,实际上在大宋早就出现过。

    赵骏说道:“现在咱们大宋的情况跟韩国有点像,都是汴梁集中了主要工商业,经济繁荣,百姓大量云集,租房困难啊。”

    “这倒是,如今很多官员都在外城,乃至城外租房住,不上朝的还好,要是需要上朝的可就难受咯。”

    李迪说了一句。

    赵骏想了想道:“未来汴梁肯定要重新规划,军队建设好了,要城墙有锤子用,留一部分当旅游景点就行。不过就算推倒重新建设,也还是以后再说,还没学会走就要跑可不行,先搞搞廉租房吧。”

    “何为廉租房?”

    “就是咱们店宅务管理的公宅。”

    “多建公宅吗?可城里哪还有地建公宅啊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在城外建。”

    赵骏说道:“明年开始,把官府建设的工坊全都搬迁到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