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人在大宋,无法无天 第391节 (第2/3页)
百官们齐齐在下方拱手行礼。 “平身!” 赵祯双手虚抬。 “谢陛下!” “有事早奏,无事退朝!” 王守忠又一声大喊。 按照往常惯例,就是各部门出列,把最近安排的政务工作汇报一下。 比如工部最近在修的一些工程进度,财政部之前拨款用于哪些地方,大理寺这几天又判了多少案子等等。 但今天却没有立即这样,而是首先就是税务部尚书胡宿站出来拱手说道:“陛下,政制院最新的关于推广教育,普及文化的政令,是不是有失妥当。” “臣也以为不妥,这口语怎么能在书面上呢?另外除了这一条以外,还有这农村标语,四处张写,用石灰粉刷,着实有些不雅观。” “民间俚语以及口语过于粗俗,朝廷公文和政令肯定要严肃对待,臣觉得这几条政令,还是万万不能实行下去最好。” “而且政令里说,必须要用百姓能理解的话去告知他们。让堂堂进士,四处喊话,会不会斯文扫地?” 诸多官员纷纷表达了不满。 其实虽然政制院拟定的政策涵盖了十多项,数百条,但实行起来,肯定是要依次实施,不能一蹴而就。 所以今年开始的第一条政令,就是白话文运动。 注意。 这个白话文运动跟后世的还是不一样。 可以理解为宋朝的白话文运动,但宋朝的白话和清末民初的白话还是有很大差别。 最直观的就是宋朝的白话更贴近于文言文的简化版本,而清末民初的白话,其实已经跟后世的普通话非常接近。 诏令规定,以后书面语要尽量口语化,不要再像从前那样写晦涩难懂的繁体字文言文,而是用简体字口语文来书写,写给民间百姓看的,更要如此。 因此你以为的白话文运动,“吾未杀汝,汝何擒我?勿诬我也。”应该翻译为“我没有杀你,你为什么抓我?你不可以随意诬赖我。” 实际上的白话文运动,“吾未杀汝,汝何擒我?勿诬我也。”就是“洒家又不曾杀你,你如何拿住洒家,休要妄指平人。” 跟《水浒传》《红楼梦》对话台词很类似,这个过程并不是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,而是民间白话,用民间比较常用的语言表达,所以情况不一样,阻力也不一样。 “你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吗?” 赵骏站出来问。 百官们互相对视,有人摇头道:“还请知院解惑。” “很简单,为的是高效传达上面的政令,一级一级地传达下去,让百姓都清楚朝廷是什么意思。” 赵骏双手背负在身后,看着百官们说道:“咱们平日里说的白话从隋唐时期开始就盛行,上到王公贵族,下到贩夫走卒,都说白话,这样就能更容易理解对方想表达的含义。” 他继续说道:“但在书面用语当中,朝廷还是以文言为主,这严重妨碍了政令下达。若是改为白话,朝廷就能更好地向基层传达政令,更好地把事情解释清楚,而不像现在这样,一道政令下去,百姓都不明白发生了什么。” “可是……” 有人提出质疑道:“这样做真的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吗?以前的字只需要寥寥数十个字就能解决的问题,为什么要花上百个甚至数百个字呢?” “因为文字需要简体化,意思也需要透明化。不然一个字好几层意思,百姓的文化水平本来就不高,如何能理解?” “地方自有县令,皆进士出身,朝廷的政令传达下去,地方县令、知州自会给百姓解释。” “想多了,下面歪曲上面的政令,肆意妄为的地方官员还少吗?光去年就有一百多个不称职的县令被降职、罢官,里面就有不少借着百姓看不懂政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