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在大宋,无法无天_人在大宋,无法无天 第410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人在大宋,无法无天 第410节 (第2/3页)

不得他了。

    机会以后给过了,只能怪那些大地主们不珍惜。

    “那为什么要拖这么久呢?”

    吕夷简不解。

    “因为这事本身就需要循序渐进,要向地主们解释,同时也要让他们看到效果。”

    赵骏说道:“所以朝廷的手段就是能拖就拖,拖到明年,新政下达,各路商人都会涌入工业这块大蛋糕,要让地主们看到有人在抢夺,看到这一块的利润丰厚,他们就不会再犹豫,到时候全国性资本涌入进工业,整个工业体系的进程将大大加快。”

    “难怪你之前说拖下去会引发全国性骚乱,你是打算拖个一年半载啊。”

    众人顿时醒悟过来。

    如果只想放长线钓大鱼,其实推波助澜一下,几个月就行了。

    到时候两浙路那边的地主消息传出去,见朝廷对他们的抗议没什么太大动作,很容易在几个月内引发两浙路不少地主的大规模抗议。

    那样朝廷再忽然以雷霆之势,皇城司、地方厢军以及地方衙门一起动手,该杀头杀头,该流放流放。

    一通操作下来,迅速像割韭菜一样,杀鸡儆猴震慑全国地主就完事了。

    但赵骏显然是还想拖得更久一点,希望把全国的地主调动起来,让他们从土地当中脱身,把他们的财富投入到工业当中,加速工业化的进程。

    不过这也是条走钢丝的路子,要是地主们不答应,继续闹大了,就真是全国性规模了。

    虽然现在由于生产力提升,没有大规模饿殍遍地的情况,地主和百姓都没有太多造反的土壤,但那样下去显然对国家不利,对稳定发展不利。

    所以这个办法是双刃剑,搞好了,能解决很多事情。要是搞差了,那全国上下就得死不少人。

    是大建设还是大屠杀,基本上也就这一次了。

    第312章 大宋发展与国债

    庆历五年十一月,两浙路转运使杜杞得到了赵骏的回信,便按照他的吩咐,开始与地主们进行沟通。

    但显然效果不是很理想,地主们并不接受朝廷的建议。

    杜杞刚开始还算是有耐心,将带头的十多名大地主请在杭州延定坊东的春风楼,亲自和他们详谈。

    然而这些地主表面上对杜杞恭恭敬敬,可一说起朝廷的政策就吱吱唔唔,推三阻四。只是各种说自然是支持朝廷,却又希望朝廷缓缓,以后再说。

    这种事情谈了几次,眼看没有下文,杜杞便失去了耐心。

    没有继续跟他们商量,自己下乡去,前往各州县,视察乡野,丈量土地,严厉督促地方官员推行朝廷摊丁入亩的政策。

    其实很多地方官员对这件事也有抵触,主要原因在于这件事情本来就是吃力不讨好。

    虽然这些年朝廷已经在想办法削弱这些大地主的影响力,比如给吏员发工资,给吏员上升通道,严查地方官员的贪腐行为,打击官商勾结等等。

    可一来赵骏只是打击官员腐败,并没有打击这些大地主以及全国那么多地方吏员。

    他们在地方上经营那么多年,关系盘根错节,并不是说一朝一夕就能解决。

    朱元璋杀那么多贪官,可他在世的时候贪官就一直是屡禁不绝,死后更是层出不穷。

    即便赵骏这些年依旧严打,还出台了多项监督办法,但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。如今贪官们不仅贪污手段更隐蔽,连朝廷派下去的监管都有可能受到腐蚀。

    如庆历五年这一年的时间里,朝廷查处的地方御史、皇城司、州府、路台等多项监管单位官员、副职官员多达86人。

    这还是查出来的,没查出来的还不知道多少。

    所以很多地方面对朝廷摊丁入亩的新政,上个到州府官员,下到县衙官吏,其实多多少少都有些不愿意。

    不过再怎么不乐意,政制院正盯着这件事情,压力给到了各路转运使、按察使等四司。

    路一级的官员也不敢怠慢,在本路持续推行政策,又迫使州衙和县衙履行义务,严厉督促下面今年缴纳秋税的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