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人在大宋,无法无天 第417节 (第2/3页)
然后经过皇城司的审讯,一批一批的犯人被押到东城外处决,连砍了得有大半年,东城外当时还是野荒地,一度那里的草都变成红色,那里的小山坡都变成了乱葬岗。 结果短短不过七八年时间,汴梁的城市圈开始向城外扩张,东城外的乱葬岗也被铲平,摇身一变变成了新城区,大量楼房拔地而起。 因此东郊无论从地理、环境以及离工作单位距离,都远胜西郊,可西郊的房价就是比东郊贵。 这谁说理去? 此时相比于城中正处于楼房与平房变革时代,东城外就简单许多。 犹如一个纵横交错的镇子,沿着新曹门出城,过桥之后,就踏入了河边马路,马路一侧是围绕着汴梁外城的护城河,另外一侧则是街道。 有三四层的房子,有四五层的房子,也有二三层的房子——它们的共同点在于,基本上已经不是木制,而是钢筋水泥房。 原来东郊有不少木屋,现在都被朝廷征收拆除,按照规划,建造出了一个向城外延伸达一里长的集镇。 镇子虽然不如城中繁华,却也一应俱全,各类门店铺面经营,丝毫不比城中差多少。 而在各个路口以及城外的一些官署衙门外,都有告示。 东郊归开封府管,在通往新曹门、大通门和朝阳门,过桥进城的路口处,几个衙役拿着告示和米浆走了过来。 见到这一幕,周围的百姓顿时停住,有附近商铺的店主不再看店,有进城要上工的工人选择迟到,就连附近没有上学光脚跑的孩子,都围拢过来凑热闹。 “又有告示了。” “快看看朝廷又有什么新政了?” “好消息啊,朝廷这次要大规模招工,修建道路和水渠了。” “真的吗?现在城里很多地方都招满了,我家就老大找了工作,老二和老三每天无所事事,我都快愁死了。” “这上面说了,如果要去的直接到当地官府报名,是去修路和水渠的,待遇丰厚。” “那太好了。” 诸多百姓们顿时议论纷纷。 这些年汴梁因为日益兴旺,经济越发发达,吸引了不知道多少百姓前来打工。 问题是在非工业化时代,哪怕你经济高速发展,哪那么多工作岗位? 所以随着最近几年人越来越多,汴梁的工作反而越来越不好找。 虽然这个问题将来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铺开之后轻松解决,但至少眼下还是非常缺劳动力。 现在朝廷又开始招工,对于汴梁过剩的劳动力来说,肯定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。 一时间,民间百姓奔走相告,开封府衙和负责招工的工部衙门外,挤满了长龙,都是来报名参与的百姓。 第317章 饿不死,但很穷 庆历六年三月,新政先是在汴梁发酵,随后迅速扩散至整个京畿路以及周围的京东路,京西路。 到五月份的时候,基本上河北、河南、山东、淮南、浙江、四川等几个离得近,或者依靠水运网络较为发达的区域,就已经完成了消息的传递。 杭州钱唐县,新任转运副使柳永原来是从五品信州知州,他于宝元二年完成了官场第九年的磨勘,随后在年末前往信州。 今年年初二月份,三年期满之后,吏部经过磨勘,把他从信州升为了正五品的两浙路转运副使。 虽然官员一般是三年一届,但正常情况下,干满三年知州其实是很难得到升迁的,往往会调到别地继续做知州,连续两三届政绩出色,才会继续往上升。 因为从五品跨越到正五品,就有点像是后世市厅级跨越到副省级一样,到了正五品这个级别,就属于大宋的中高级官员,再往上升一步,就是一路正四品转运使,有资格调任中央当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